【校長寄語】
有“詩仙”之譽、以浪漫主義著稱的李白和有“詩圣”之稱、以現(xiàn)實主義見長的杜甫,中國詩壇兩顆最耀眼的明星生于同一時期,且能相遇、相聚、相知于兗州,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雙曜相聚”的一段佳話。我們的文學社名就得益于此,雙曜文學社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積極陽光的文學追求,并以最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歡迎不同層次熱愛文學的同學加入,大家志趣相投,愛好一致,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在這里得到溫暖、陪伴與成長。
兗州一中校長袁承國深情寄語雙曜文學社
【社團介紹】
2011年11月,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第一中學“雙曜”文學社成立,借曜之義,揚青春少年之榮光。曜之聚日月,是李白浪漫的理想,是杜甫質(zhì)樸的現(xiàn)實;曜之散光芒,是生的學而不厭,是師的誨人不倦。
“雙曜”文學社聘請中國作協(xié)會員、著名詩人王黎明,山東作協(xié)會員、散文作家臧建立,中國作協(xié)會員、著名詩人田暖為顧問。目前,“雙曜”文學社已編印校刊《雙曜》48期,“雙曜”杯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已成功舉辦七屆,選出優(yōu)秀作品幾百篇,向上級報刊推薦學生作品不計其數(shù)。同時,文學社組織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近年來,邀請著名詩人田暖做了《文學與寫作漫談》的主題報告,邀請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孫書文做了“好文學與好人生”的報告以及召開我校散文作家王允相老師作品研討會等活動,為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與交流平臺,讓學子們在“雙曜”這個大舞臺上,盡情綻放自己的光芒。2016年雙曜文學社入選“意林中國知名中小學文學社聯(lián)盟”。
雙曜文學社積極組織我校學生參加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賽事,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460余名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獎項。劉慶金老師、張偉老師多次獲指導教師特等獎、一等獎,學校多次榮獲“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優(yōu)秀組織獎”。
“雙曜”旨在打造一流文學社團,構建純凈的精神家園,提升師生文化生活品味,建設高端校園文化。文學的種子仍在發(fā)芽,我們的腳步也沒有停息,雙曜的明天會更加美麗,更加燦爛,更加迷人!
【教師簡介】
劉慶金,中學一級教師,曾獲濟寧市高中語文教學能手、濟寧市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濟寧市優(yōu)秀教師、兗州名師等榮譽。系濟寧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兗州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作品散見于《山東青年》《魯藝》《詩民刊》《兗州文學藝術》《兗州日報》等。
【教師經(jīng)驗】
我在學校擔任雙曜文學社指導老師、雙曜??幬ぷ鳌T谏鐖F工作中,本人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興趣,培養(yǎng)文學愛好者為原則,精心遴選學生習作,進行批改和指導,仔細校對,提高了雙曜??馁|(zhì)量,贏得了在校內(nèi)外的聲譽和地位。每年組織一次兗州一中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現(xiàn)場命題。然后組織骨干語文教師擔任評委,從中評出一二三等獎項,并召開頒獎典禮。頒獎典禮除了對獲獎學生進頒獎外,還邀請指導教師、語文教師在文學或?qū)懽鞯阮I域有研究者對參賽題目和獲獎作品進行解讀和品評、做文學報告等。同時積極向校外各大報刊推薦學生優(yōu)秀習作,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寫作平臺。最近幾年,指導社團學生積極參加全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賽事,均取得不菲成績,幾十名學生獲全國決賽一等獎,數(shù)百名學生獲二等獎等獎項,為優(yōu)秀學生自主招生助力。充分發(fā)揮學生中文學愛好者的作用,每年9月雙曜文學社都進行一次社員招募,通過演講、寫作等形式,從中遴選優(yōu)秀學生,分別擔任社長、副社長、編輯、宣傳、組織等職務。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文學社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對社團活動的展開、稿件的選擇等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并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安排。編輯部對兩個月來學生的稿件進行審閱、選擇和校對,確保??馁|(zhì)量和層次。
【社團佳作】
浮華盡 家風存
樊運啟(高一·1班)
笑那浮華落盡,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飛花萬盞。
——題記
那一夜,略有涼意,藏在薄薄云層中的月,格外皎潔,載起一汪柔情與溫暖。輕盈的月光透過樓臺軒窗,肆意在我臥室里鐫刻星痕,濺起萬粒瑩瑩星光,似與我的思緒相濡以沫,飄向遠方。
父親喜愛讀詩,對倉央嘉措的詩集更是情有獨鐘,家中裝飾簡單,可墻壁上卻掛滿了倉央嘉措的詩句。一個個蒼勁有力的毛筆字仿佛盤繞于蒼穹的墨龍,時而潛龍騰淵,時而龍嘯九天??∶赖奈淖纸o童年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父親樂觀向上,平易近人,不驕不躁,給人彬彬有禮的感覺。父親早出晚歸,往往天色未亮便已出門,漆黑一片時又拖著疲倦的身子走進家門。每次,母親打開家門,幫忙脫下父親外衣時,眼神中透露出幾絲關切與埋怨。對于加班,父親總是淡然一笑,清澈的眼眸寫滿坦然與輕松。等到年終,家家掛起紅燈籠時,父親終于有幾日空閑可以陪伴家人。我們圍坐在客廳,分享一年中的歡喜,當聽到父親的年終獎時,我與母親雀躍歡呼,但父親將頭扭向一邊,又去看墻上的文字了。
那一瞬間,如白駒過隙卻又恍如隔世。
童年時,我被墻上的文字吸引,癡癡地凝視著一幅幅詩句,想去探索它的奧秘。我不自覺伸出手,輕輕撫摸著潔白的紙面,可感受到的只有摩挲感。良久,一聲怒喝將我驚醒。“你在干什么?”父親意外得漲紅了臉,怒目圓睜地望著我。我有些失神,被父親嚇得說不出話,低頭撇了一眼書畫,潔凈的書面上多了幾道刺目的手印。父親急忙奔向書畫前,推開愣在一旁的我,小心翼翼地將書畫取下,用小刀將手印輕輕刮去,又用白色顏料慢慢修改。潤色完畢,父親松了口氣,拭去額頭上滲出的粒粒汗珠,狠狠將我罵了一頓。
不論生死與無常,直教輪回與流光。我漸漸長大,也明白了墻上的文字——浮華落盡,月色如洗,悄然而逝,飛花萬盞。
我坐在臥室的床邊,身體慵倚床頭,凝望著窗外車水馬龍,雙眸寫滿迷茫與無助,對未來學業(yè)充滿慌張。成績起伏不定,更是對自己失望。我嘆了口氣。
父親叩了叩門,走了進來,輕輕坐到床邊,問道:“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愛倉央嘉措的詩嗎?”我一呆,想起墻上那幅書畫,幾年過去了,卻仍嶄新如故。我搖了搖頭。父親道:“浮華落盡,方能月色如洗。人生悄然而逝,終究飛花萬盞。這便是我們的家風。它影響了我一生,教會我沉時坦然,浮時淡然。
“家風——”我喃喃道。腦海中涌起那遼闊的青藏高原,倉央嘉措,是雪域上最大的王,流落街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不慕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的心猛然明悟了。
問一瞬,斂我輕狂。等一世,笑我神傷。家風是家庭的信仰,唯有家風,才能永存。
我改變的事物
——一個思索者的掙扎
喬悅溪(高一·30)
我也曾多少年黑夜里苦思前行的真諦;我也曾多少次掙扎在成熟與青澀里;我也曾多少回彷徨在懷疑與希冀里;當我回顧起,展望起,我不得不多少次質(zhì)問自己:我改變的事物,有沒有?我改變的事物,是什么?
我們是懷疑者,是思索者,也是創(chuàng)造者。
此刻我坐在這里,用最頹唐的筆寫最荒唐的話,卻還能生發(fā)出希冀。我回憶,我眺望,也許我亦會渴望遠方……
世間最闖進、痛苦的事,莫過于如蛟龍剜角到鱗,收起鋒芒,撫平戾氣,將自己的熱血親手涼透,將自己的志氣片片凌遲,還要勉力微笑。寶劍蒙塵,少年意氣隨流光遠去,可卻早已甘于平凡、渾然不知。
當稼軒“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時,我們看見的,或許是他壯志難酬的辛酸;可當他終于“最喜小兒無賴”,英雄失路、改變自我的悲哀,才完美浮現(xiàn)。
于是我日復一日重復同樣的故事,日復一日疲于奔命,定式、套路、循規(guī)蹈矩……我怕。我怕最深刻的思索也抵不過光陰褪色,鮮衣怒馬,熱血滿腔,到了只有一句“年少輕狂”。誰曾說創(chuàng)新!誰敢言改變!我知道這其中無奈滄桑,亦知道這唯一方向。
我改變的是我自己??!可我改變了我的什么,才換來麻木不仁,才換來茍且偷生,才換來各掃門前雪,才換來兩耳不聞窗外事……我該不該改變,我為什么去改變?如同現(xiàn)在,我就算坐在這里,還是忍不住揣度命題者的思想去破、去立、去升華、去點題……我又改變了什么呢?
但我還是看見了改變。從“輸血”到“造血”,從文理分科到“3+3”模式,盡管障礙重重,到低改變。我于是試著打破桎梏、尋求創(chuàng)新?;蛟S有些事是可以改變的,或許體制并不是僵化的??晌矣指淖兊昧耸裁茨兀吭谧灶櫜幌镜漠斚?,我這個瞻前顧后、小心翼翼、“不務正業(yè)”的年輕人,又做得了什么呢?“盜火者”的死去,春風并未化雨,市長熱線“此起彼伏”,我們?nèi)匀槐济υ谖ㄒ坏牡缆飞?,一次又一次。我何曾不知熱血與沖動做不成事,我何曾不知緊迫任務是學習,我何曾不知莫談國事,可深夜里打著煤讀毛主席詩詞,與天斗與地斗其樂無窮。全身流油淌的熱血,改變一切,質(zhì)疑一切的勇氣,總是縱橫放蕩。
他們愁改變,才改變了中國;他們悲改變,才愿“環(huán)球因此涼熱”;他們不獨抒,他們不懷疑,他們不是那個時代的唯一,他們能夠說: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可我煢煢孑立,可我妄自菲薄,可我掙扎迷茫,流浪,因為我思索,我懷疑。
我終于明白,改變了什么不重要,可安有改變的心。
我停滯,我沉論,我在時間里流亡,懷著改變的心。我希冀,我妥協(xié),我悲哀著我的悲哀,我辛酸著我的辛酸。
無破不立!去做,去做!去實踐,去前進!如同那句“到一線去”??上覀兲贻p,可惜我們太貧窮,我們的精神原野寸草不生。也許我未曾改變過去,也未曾改變現(xiàn)在,但終將改變未來,這是我們勇氣的開端。于是我們扎根,懷著改變的心。
我們許多人懷著熱情,卻只能湮于塵埃,湮于流年,多少人改變了自我,套上了殼,卻亦有多少人跋山涉水,把這一段經(jīng)歷變成改變的動力。
我們改變的東西,叫未來。
我們到底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新舊交替,迷茫摻雜,一切都是未知。高考改革,何去何從?素質(zhì)教育,何從談起?我改變的事物,我希望它不是我自己;我改變的事物,我希望它不是少年意氣,我改變的事物,我希望不是一種情懷。思索者不再掙扎,我們都是創(chuàng)造之神。當我改變的東西,不再是多少人心里徘徊的隱痛,不再晦澀,不再深埋,我相信霧散終云開,我相信那一天注定到來。
最遠的與最近的
謝思宇(高一·29)
漫步在蜿蜒的小路上,我看到天邊最后一天絲晚霞一點點被黑暗侵噬,地平線處余暉散盡只留下一片黑暗侵噬,地平線處余暉散盡,只留下一片黑暗,以及在黑暗中顯得猙獰而可怕的幢幢樹影。漸漸地,薄霧開始彌漫,像盤曲的枝干一樣蔓延到天邊,讓那本就不可觸及的天際看起來更加高邈深遠,它纏繞在每一個人身邊,讓人感受到一種自肌膚起一直侵入到心坎的不可阻擋的寒氣。
“嘿,發(fā)什么呆呢!”同位倏地從背后跳出來,擋在我面前,用手在我眼前晃了兩下,疑惑地打量著我。
“啊,沒什么啊,”我被她的突然出現(xiàn)打斷了思考,如夢初醒,含糊應了一句。
“有什么事盡管說吧,我聽著?!彼难凵裣褚煌羲?,誠懇地看著我,同時拍拍我的肩膀,雖然不知道你整天在愁什么,但你這樣下去會受不了的,看到你那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就總擔心會出什么事。”
我為什么愁?我也無從得知。但我最清楚的一點是,我每天都忙碌于書山題海之中,在分秒的制止隙間生存,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我的道路容不得我一絲猶豫、一絲徘徊、一絲彷徨,只有不停息地奔跑在家和學校之間,不吝惜將自己所有的筆墨都落在習題上,不放棄將自己所有的思緒都撲在學習上,追求著還在地平線另一側(cè)的目標,走著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我甚至都沒有時間好好地給我姥爺姥姥打個電話,更不要說有閑暇回到汶口去看看他們。我只能望著天際獨自傷懷,無處傾訴、無處排遣懷想著過去與姥爺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蜷縮在舊時光的角落里尋找一絲慰藉;抑或是在心里描摹著天的那一邊,薄暮籠罩著靜謐的小院,一縷炊煙裊裊升起,緩緩高過屋棚,爬上矮墻,最后消失在高大的椿樹旁,消散在冥冥的暮色中。一豆微弱的燈光下,姥姥正把菜肴端上桌子,姥爺正品著一杯小酒,老貓趴在桌下,安詳?shù)乜兄~骨頭??稍较朐秸袀奶?,在哪兒呢?這一切都在哪兒呢?它不在我目光可以觸及的地方,它不在我踮起腳尖能望見的地方,它也不在我奮力奔跑可以到達的地方,它在我無法到達的最遠的遠方,時間上是,空間上也是,以時間為經(jīng),在空間為緯,編起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不給我一絲掙脫的機會,像一個囚籠,把我禁錮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只能與近在咫尺的極有限的幾個人交流,只能在狹窄的縫隙間,如穿針引線一般,走過固定的該走的點,經(jīng)過固定的該過的孔隙,在小小幾方圓內(nèi),把生活穿成一條水平線,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摧殘著我的精神,煎熬著我的內(nèi)心。
從前我與姥爺姥姥住在一起,因為我生在那個名為大汶口的小鎮(zhèn),長在那個春意盎然的小院。青色的瓦靜靜躺在土黃色的矮墻上,門被漆成綠色,一種充滿生命力而厚積勃發(fā)的色彩。屋內(nèi)黑色的磚整齊地嵌在水泥地中,一張大桌子,兩張八仙椅概括簡潔地陣列在屋子的一角,又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我已經(jīng)很努力的回憶,但它已經(jīng)模糊在記憶中了。
我不記得幾時花開幾時花落,只記得“小園幾許,收盡春光”,一切都是那樣平和美好,常記得姥爺挑水去澆他的菜園,扁擔疏落的景致在晨光中顯得極有韻味;姥姥收拾柴禾去燒她的穿心壺,濃煙漸淺的消散在屋檐下顯得富有美感;常記得姥爺捋下一把香椿,給我炸香椿魚兒,清新雅致的香氣徜徉在整個小院;常記得姥姥摘下鮮嫩綠葉間的嬌嫩月季簪在我的頭上,幽幽的芬芳沁人心脾……大概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所有的塵埃都慢散落,留在記憶里的都是最純凈美好的東西吧。
那是我離姥爺姥姥最近的一段日子,甚至可能會是我一生中離他們最近的日子。隨著人在成長,總要面臨一些難以接受的別離,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一方山水,跋涉到遙遠的外面的世界。我像一只離群的鴻雁,我像一只迷路的麋鹿,走到離故土越來越遠的地方,不得哭,不得語,即使再悲傷、再痛苦。
去年過年時回了一趟老家,由姥爺姥姥引著,走著熟悉的泥土路,穿著熟悉的胡同,走進熟悉的小院。然而當時在下雪,黑色的泥土上覆了一層薄薄的雪,黑的地,白的雪,總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雪還在洋洋灑灑地飄飏著,迷茫地、漫無目的地落在青瓦上、落在椿樹上、落在月季花的枯枝上,雪落在我的手心上,漸漸融化,化作一股寒氣,刺痛我的心靈。它一點點摧殘著我的最后一絲理智,讓一股恐懼感蔓延上我的心頭——小院已經(jīng)如此破敗、衰殘了呀,它變得陌生,陌生得我再認不出來,陌生得我再找不到以前的感覺,陌生得把舊時光的記憶拋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古人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不錯,這正是鹽,撒在我心靈的傷口上。
如今課業(yè)繁忙,奪走了我唯一的慰藉,早晨出門天還未亮,晚上回家天已深黑,我連電話都來不及通。我只能默默忍受著“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的遙遠,忍受著“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的煎熬,忍受著“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追悔莫及,含淚望著天的那一邊,忍受著心在滴血的痛苦。
前一段時間聽說姥爺干活從梯子上摔下來,住進了醫(yī)院,勉強抽出時間,才換來了這難得的通話。當電話接通,從那頭傳來的,是一個蒼老而憔悴的聲音“喂”,與其說是在答應,更不說是像在嘆息。
“姥爺,是我,我想你了!”我強顏歡笑,用一種可能連我自己都不相信的歡快語調(diào)嚷嚷。
“哦,宇宇啊,我也想你了!”姥爺頓時提起精神,“最近怎么樣?累不累?。 ?/span>
“我不累,姥爺,我不累。給您說,我這回考試考了全班第一呢!”我繼續(xù)以一種輕松的語調(diào)講。
“那是,我們宇宇就是厲害!”姥爺?shù)恼Z氣又高了幾分。
“姥爺,我時間挺緊,就不跟你講太多了,你要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別整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還有,以后好好在家里待著,不要再出去干活了……”我再怎么努力也再拿不出高興的語調(diào)來,我哽咽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淚水倔強地溢滿眼眶,掛在眼角,卻不可阻擋地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沿著腮邊,毫不猶豫地打在手機屏幕上。“路那……那么遠,我……我又沒辦法……沒辦法去看你……”
“別哭,別哭。”姥爺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低場 喃喃著,“我沒有……我沒事……”
隨后姥爺?shù)穆曇粢部ㄗ×?,電話這頭,電話那頭,幾百千米,兩處沉默。
“嘿,怎么又發(fā)呆了,你倒是說話呀,急死人了?!蓖焕∥业母觳?,搖晃了兩下。
“唉,人生從來都是這樣,怪不得有詞曰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東呢?!蔽覈@息道:“過去的時光在走遠,不可復追,成了最遠的距離;現(xiàn)在的路途又那么遠,遙不可及,成了最遠的距離;而現(xiàn)在我只能在最近的罅隙里瑟縮?!?/span>
實在難以排遣基悶,聊且以文字抒發(fā):“傷懷湖畔佇久,倚清秋。細數(shù)黃葉難遣心情幽。寒水萍,腐草螢,幾多繆。試問浮生若夢幾時休!”
我希望,而且一定也是這樣,我與回憶的距離最遠,但它始終在我的頭腦中,它是最近的;我與姥爺姥姥的距離最遠,但他們始終在我的心中,他們也是最近的。這一切一切,在埋單在空間上也許是最遠的,但在心靈上,就是最近的,成了無比珍貴的剪影,珍藏在我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
最遠的與最近的
肖珺相(高一·30)
于淡雅的茶香之中,品咂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夢回千年春秋;于靜謐的燈影之下,靜思千載文化,我夢醒大地華夏。
——題記
這一夢,來自11年前奧運會陰刻文字“京”;這一夢,來自1200多年前殷甲骨文……我的夢,中華文化之夢,既在歷史長河中得到最遠的滋潤,又在最近的時間正軸上獲得最近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華五千積沉,是華夏兒女最遠的記憶,也是炎黃之子孫最近的開拓創(chuàng)新,最“最遠的”與“最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緊密的有機體。
中華文化如此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色古香的毛筆與氤氳濃郁的墨香,使我步入其中,夢回千年語文明——
回首閱干年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而盛唐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笨梢?,盛唐是古代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有李白、杜甫,“初唐四杰”亦是“稍遜風騷?!逼渲校畎资抢寺髁x代表詩人,“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是他登上山頂?shù)男牢?,而在這成功之前卻是“欲渡黃河冰寒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又有“上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可見李白情感世界。李白的浪漫又將我?guī)肭昵暗摹峨x騷》。這跨越了幾千年,詩中情,詩中意卻沒有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感覺,屈原是關切民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字里行間折射出時代的特征,也透露出了人的本性,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一脈貫通。李白與屈原是不相識的,但在浪漫主義方面,李白做了傳承與開拓,使文化在最遠的千年于“最近的唐朝豐富發(fā)展。也許,李白讀過《離騷》,那么,這又促進了心靈跨千年的交流,可見,文字是載體,有時也溝通了人心,交流了思想。屈原是在社會發(fā)展水平較低時期有感而發(fā),寫下千古佳作,這是當時社會的一面鏡子;而李白透過了這面鏡子,對浪漫主義詩篇進行了大量創(chuàng)作,量變終究到起質(zhì)變,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升華了中華文化,搭建起了千古橋梁,將“最遠的”與“最近的”有機合一,促進了中華文明發(fā)展。
憶崢嶸歲月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是蘇東坡對人生的看法,他曾被貶,獨居黃州慧院,“棟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冷”的是他的內(nèi)心,對他來說,社會也是“冷”的,終究“聽穿林打葉聲”“竹杖芒鞋輕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憑生?!斑@可以看出他的曠達胸襟與樂觀的態(tài)度,與他同時代——”最近的“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也因仕途不順,來到山水之間。大自然傾聽他內(nèi)心的不滿凈化了他的“鳶飛戾天”之心,望峰息心。歐陽修以他人樂為已樂,以山水樂為已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這樂而樂”,是他真實的寫照。蘇軾與歐陽修是“最近的”,在相同境遇下,表現(xiàn)出相同的情懷,他們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為天下負責。從他們的詩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情感趨于相似,一心為民。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遠的“春秋之夢,還是”最近的“華夏之夢,”文明是貫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不斷發(fā)展,拋棄了冗廢的成分,升華出創(chuàng)新的成分,將“最遠的”與“最近的”相結(jié)合,形成多無一體的整體。
望盡天涯路
品中華之夢,沉在文化之果,醉在沉淀之實。“最遠的”文化如同遠古火山爆發(fā)的沖浪,聽到的是時間隆隆的回聲;“最近的”文明如同春回大地土壤中的新芽。屈原與李白的詩篇。蘇軾與歐陽修的文辭體現(xiàn)出共同的特征。而我們當代中華兒女,文章中也透露出中華文化的傳承特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而我們?nèi)A夏大地上勤勞的中國人民又為我們的文化注入了“最近的”活力,成為中華文化活躍的重要因子。中國人民為自己的文化而奮斗,這文化是我們的精神標識,是民族之根。最近,又有一些帶有現(xiàn)代因素的文章出版,為中華語文化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三體》是一時風靡全球的著作,雖是科學著作,卻仍有中華文化的成分融入其中。
這一類作者,是:“望盡天涯路”,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前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常常坐在藤椅上,靜思千年積淀,品味這縱橫千古的作品。行舟碧波上,畫船聽雨眠,我們更應“望盡天涯路?!?/span>
“閑看庭前花花開花落,漫看天邊云卷云舒”,這一夢醒來,回味那“最遠的”文明歷史“,思接千載;這一夢醒來,目向那“最近的”文化傳承;這一夢醒來,我的夢,中國夢,中華文化之夢……
“最遠的”與“最近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最遠的”地方,我們夢中驀然回首;在那“最近的”地方,我們醒來望盡天涯路?!白钸h的”是我們對中華文化繼承之深,“最近的”是我們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在這旅程中,我們在“最遠的”與“最近的”之間回首閱千年,憶崢嶸歲月,望盡天涯路……
云輕輕兮,吾于“最遠的”地方回首,風悠悠兮,吾于“最近的”地方展望……
百年崢嶸風雨路,初心不改報國情
——從《西安事變》說開去
史貝堯(高二·27班)
從西安歸來已有兩年,革命圣地延安始終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只因在那西北黃土高原的崎嶇旮旯里,幾孔簡陋的窯洞,幾張殘破的桌椅,偉大樸素的中共領袖們領導人民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希望,也給我們后來者留下了遐想。
近觀電影《西安事變》,不由得又想起了遠游陜北的日子。前年夏天,我遠行西安臨潼,華清池五間廳的墻壁上仍可見那累累彈痕,這便是“化作長城碧血丹”的“古都兵變”的記憶:九一八事變以來,面對蔣介石的對日“不抵抗”和“攮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 1936年12月12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lián)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整潔墻壁上深深淺淺的彈坑,門窗玻璃上星星點點的孔洞,那些深嵌墻壁的子彈里積攢著起義士兵怎樣的怒火?。y當頭,他們多么希望這是射向日寇的子彈,卻萬般無奈地射向自己的委員長。西北軍將士知道兵諫的兇險,極力主張?zhí)帥Q蔣介石。然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卻在危急關頭,以民族利益為重,選擇了談判合作。對蔣介石的仇恨,沒有人超過共產(chǎn)黨:有多少同志的鮮血沾滿在委員長的手上;一場兩萬五千里的長征,驚天地泣鬼神,前有險阻后有追兵,爬雪山過草地,圍追堵截之下,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減員九成以上;多少黨的好兒女流血犧牲,激起的是“后死諸君”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刻骨的仇恨……但,中國共產(chǎn)黨沒有盲目復仇,這是不尊重戰(zhàn)友的犧牲嗎?不是!恰恰相反,黨的隱忍是偉大的,她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不是拘泥于一黨一己之私,而是站在國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做出取舍,寧肯犧牲小我,也要成就大義,這正是中共的大格局!這一切都源自黨的初心,即毛澤東主席所題寫的“為人民服務”。
細細想來,我們黨無時無刻不在貫徹這一初心。歷經(jīng)艱苦卓絕的28年,我們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嘉興南湖、八一起義、萬里長征、土地革命、三大戰(zhàn)役……數(shù)十年不間斷的斗爭,一次又一次走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棋,將龐大的差距扭轉(zhuǎn),一步一步從初創(chuàng)走上了執(zhí)政的道路。黨是為了人民,人民焉有不報之理?黨的一次又一次勝利,根本在于“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的崇高境界,相較于蔣家王朝著眼于維護其統(tǒng)治利益、階級利益、四大家族利益的狹隘動機來說,云泥之異,高下立判。顯而易見,我們黨選擇了人民,選擇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于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也選擇了共產(chǎn)黨。
建國伊始,百業(yè)待舉!為了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一聲令下,基礎工業(yè)拔地而起,大煉鋼鐵應運而生,人民寧愿挨餓,也要保證國家建設,是什么原因?是因為人民相信黨,這種不必言喻的信任是黨的初心和作為所凝聚的。作為人民主心骨的黨一貫堅強:為了和平的外部環(huán)境,一紙軍令,數(shù)十萬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保家衛(wèi)國、抗美援朝;為了國家的獨立自主,不允許在中華大地上有外國的一兵一卒,霸凌面前,忍無可忍,豁出去也要與蘇修的百萬陳兵對峙。你可知道,那是積貧積弱的初生中國啊,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那是剛剛經(jīng)歷了十四年的抗日斗爭和三年解放戰(zhàn)爭的新生的人民政權啊,所有人民一貧如洗,困苦凋敝。為了國家主權獨立、人民自由,一聲炮響,打碎美蘇霸權醉夢,在所不惜;為了國家的發(fā)展,人民的富裕,一場會議,厚重國門從此敞開,改革開放由此開啟……
可以說,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都是源于那個崇高的目標:“一切為了人民”!這是共產(chǎn)黨人的大格局。試問:這世上還有哪一個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集團?還有哪一個政黨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為了服務這個國家和民族呢?沒有!抗戰(zhàn)就要勝利的時候,民主人士黃炎培到訪延安,問毛主席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個歷史周期律的限制?毛澤東聽了他的話,回答說:“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新路,就是人民民主專政?!卑选叭嗣瘛敝糜谥螄碚暮诵牡匚?,走“群眾路線”,一切源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革命事業(yè)、民主建設焉有不勝之理?
疫情當前,中華大地涌現(xiàn)諸多感人事跡,武漢封城之時正是風險極高之際,在黨的領導下,無數(shù)逆行的背影讓我們落淚。其中,國家總理沖鋒在前,無數(shù)共產(chǎn)黨員奮戰(zhàn)在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陸??杖娮拥鼙Y援武漢,全盤接管整個疫區(qū);白衣衛(wèi)士舍生忘死,不計報酬奮戰(zhàn)在重癥一線;國士無雙鐘南山、醫(yī)者仁心李蘭娟,還有張文宏最美的宣言:“最危險的一線醫(yī)護撤下來,所有共產(chǎn)黨員跟我上前線”……全國人民居家隔離,無人哄搶物資、囤積居奇,人心沒有隔膜,社會正常運轉(zhuǎn),民生物資保障讓百姓心安,是什么讓人民對我們黨這樣的信任?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誰……”雖然“你”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chǎn)黨員。正是這份信任讓我們的黨和人民疫情面前肝膽相照,令危急關頭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在最危險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屹立不倒!
近來國際疫情持續(xù)惡化,各種流言蜚語席卷而來。中國14億人在黨的領導下付出巨大的犧牲勇敢地抗擊疫情,為全球抗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卻承受了無事生非的嘲諷指責;國內(nèi)疫情防控持續(xù)向好、復工復產(chǎn)穩(wěn)步推進以后,又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視角無私地輸出醫(yī)療技術、防疫物資,助力各國協(xié)同抗疫,雖受詆毀初心不改,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多大的眼界和胸懷。瘟疫是人類的敵人,有中國人民始終不渝的支持,我們黨不會退縮半步!每當此時,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新冠疫情昭示了人類之間一切矛盾的愚蠢。疫情當頭,是每每放大話的被打臉者,還是拼命甩鍋抹黑他人的用心叵測者,亦或一心為民、不事指摘、團結(jié)抗疫的盡心奉獻者,孰是孰非,歷史自有公論!
一路走來,“關山初度塵未洗,無需揚鞭自奮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產(chǎn)黨人一以貫之的初心和大格局,也必將感召和團結(jié)世界更多的國家和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