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蝙蝠
孫海影(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實驗高級中學(xué))
最近蝙蝠流量很足,電視新聞里,微信微博里,到處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在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蝙蝠的自述》里,蝙蝠苦口婆心的告訴人們說自己身上攜帶了大量的病毒,不要吃它們,不要吃它們。不過這只蝙蝠的表白有點遲,因為已經(jīng)吃完了,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災(zāi)難。
說到蝙蝠,我小時候還真見過,就在我家?guī)康膲p里。
因為聽到吱吱的聲音,我和弟弟都好奇,尋著時有時無的聲音找啊找,終于在一個小小的縫隙里聽到了那個聲音,用棍子捅一捅,軟軟的(咦,現(xiàn)在想想,都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估計是有個什么活物,怕是蛇,所以叫來爸爸,讓他跟我們一起看個究竟。
通過手電筒的光,我們還真看到了個活物,爸爸說那是蝙蝠。我和弟弟輪流看,它瞪著圓溜溜的小眼睛,因為見著了人,所以它更警惕了,時不時地還撐起它的翅膀。
我跟弟弟都說快把它救出來,那么個小縫兒不得把它夾死。爸爸說不用擔心,那是它慣常寄宿的地方,是它自己進去的,能進去,它就能出來,別管它就對了。起初我跟弟弟還不死心,用一根長棍棍巴拉它,但空間那么小,怎么都無濟于事,所以也就放棄了。
現(xiàn)在想想,幸虧那時候沒把那蝙蝠巴拉出來。當然了,就算巴拉出來,我們也不會跟它有近距離接觸,因為它實在是又丑又黑。蝙蝠在自述里不是說了嗎,它極力的變得很丑,目的是保護自己,還說是為了保護人類。它有多么大公無私的情懷啊。
說實話,要不是這次冠狀病毒肺炎的事件,我是真不知道當初那個捅起來軟軟的家伙,還能成為有些人餐桌上的美食。
想起那個小視頻:一位美女,兩只手小心翼翼的拿著支棱著的被蒸煮過的蝙蝠,咬一下它的腳,啃一下它的翅膀,說“是這么吃的嗎,什么也吃不到啊,是不是就是喝湯的呀?”畫外音也說“這東西應(yīng)該是喝湯的。” 所以很顯然,他們并不知道怎么吃。或許只是聽說了,好奇,便來嘗嘗。好奇是沒錯的,它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我們都盛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原因是事實證明螃蟹的確能吃。那蝙蝠呢?2003年非典不是告訴我們,很多野生動物包括蝙蝠都是不能吃的嗎?
不愛護野生動物,不愛護自然平衡,必然得到遭到自然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