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回家吃飯哩!”
從小散養(yǎng)的我,對時間沒有什么概念,到外面玩一天,總要姥姥喊我,才回家吃飯。
小時候,我和姥姥住在一片叫不出名字的樓群。每天下午都和小伙伴們在院子里玩。每至晚飯時分,姥姥都從窗子上喊我:“孩子,回家吃飯哩!”這穿透力極強又不失溫柔的喊聲,一次次準確擊中我的心臟。不管我們瘋得多厲害,總能為我開啟回家吃飯的按鈕。
一身灰土,汗水浸透了后背,鞋上布滿了泥點。一直到敲開門,那聲音似乎還縈繞在耳畔,久久回蕩……那聲音是期盼。
大一些了,我和媽媽搬出了原來的樓,到了一個不錯的小區(qū),但我還常?;乩牙鸭页燥?。
可那時的我,總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打開電腦,在虛擬世界中駕馭千軍萬馬,彌補我內心的空虛。而到了吃飯的時間,總會有一通電話打來,接起來一聽:“孩子,回家吃飯哩!”
不知哪里來的涼意,總令我渾身一冷,上半身情不自禁地一抖,溫柔的聲音,卻總有一種穿云裂石的威力,如蛛絲懸石一般,巧妙地吊著我的心尖,鉤著我的靈魂末梢,讓我知道,偷偷玩電腦是不對的,讓我熱著雙頰關上電腦,收拾好屋子,乖乖回姥姥家吃飯。一路上,那聲音都未曾散去……那聲音是警醒。
后來啊,我也知道該學習了,放假的時間總是窩在家里讀書、復習。常常一上午都賴在家里啃書。直到中午,手機鬧鈴響起,鬧鈴錄的是姥姥的聲音:“孩子,回家吃飯哩!” 我才猛然之間回過神來,已經中午了呢!摘下眼鏡,一邊按揉眼睛,一邊貪婪地聽著它響完。這聲音似乎多了幾分舒暢,讓腦中的混沌之氣一點點清散,有時覺得不盡興,會再播放一遍。悠長又輕柔,伸一個懶腰,把疲倦都扔出去,只是記得很牢固。回去吃飯的路上,那聲音托著我腳底生風,快步走回,很是舒服……那聲音是關懷。
一點一點,那聲音拉著我長大。如今的我,甚至已經能自己做飯,卻還是偷偷賴著它,要聽到那聲音才肯回去。像一個孩子,對父母與生俱來的依戀。
在繁華的都市里,質樸的話語,讓浮躁的我寧靜下來。耳畔間仿佛又響起那悠遠的聲音:“孩子,回家吃飯哩……”
【作者】吉林省樺甸市第四中學高一一班 李東原
【指導教師】姜紅麗
【獲獎理由】本文作者把對外婆的深厚懷念之情濃縮在一句話里,構思巧妙,匠心獨運。這句“孩子,回家吃飯哩……”像主旋律一樣回旋在文中,質相的語言寫意平凡的小事,卻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