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時的記憶,總少不了對青州古街的印象。
踮起小腳,透過窗看古街連著蜿蜒曲折的小巷通向遠方;看老人們在街邊支起小桌品茗,看那一杯清茶冒出的白氣氤氳,挾裹著這座古城的氣息飄進鼻孔,令人神往……
于是母親常牽了我的小手,漫步,在這古街充滿神韻的一角。
歷史風韻——萬年橋
萬年橋,橫跨于南陽河上,踏在刻字的青石板之上,仿佛置身于數(shù)百年前的世界,人們簡單而又繁雜的生活,被一一刻在腳下。
這座始建于何年已無從考究的石橋,前身為宋仁宗明道年間我國出現(xiàn)的第一座木制虹橋,之后才被石橋所替代。單從清光緒版縣志記載的“明永樂十二年鄭綱重修”算起,距今也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走在橋上,最引人注目的,要屬橋墩迎水面上的石獸 “哈”了。據(jù)說,“哈”能吸水,無論洪水怎樣暴漲,都不會沒過橋墩,只能乖乖地從它腳下流走。我長大后才明白,是大橋的設計者們比較準確地掌握了南陽河的最大流量。
萬年橋的周圍,現(xiàn)代化大橋依次立起,它卻依然雄踞于河水之上,夜以繼日地承載著過往的游人,承載著一代人的智慧,數(shù)代人的記憶……
自然風情——偶園街
去過云南大理,烏鎮(zhèn)西塘……才真正感受到偶園街的別樣風情。
黑瓦、青磚、紅欄、白墻,無不透露出古風雅韻。門樓店面飛檐高挑,經(jīng)營著文房四寶,演繹著琴棋書畫。在這里,可以超越城市的浮華和喧鬧,感受時間的靜靜流淌。踏在石板上,發(fā)出清脆的敲打聲,一點點敲醒對歷史的呼喚。
沿著石板路向南,便是古街最熱鬧的去處了。
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圍坐在小圓桌旁,桌上白氣蒸騰,繚繞于上空又逐漸消散。在這座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古城,可以吃到正宗的烤羊肉。肉串外焦里嫩,泛著油光,趁熱輕咬一口,唇齒留香。燒烤口味繁多,我卻鐘愛于原味。原汁原味的肉香最能讓味蕾得到滿足,就如這條不加修飾的偶園街,帶著那份質(zhì)樸與自然之美,不經(jīng)意間走進人內(nèi)心深處……
青州人心中,總有留給這份純樸的一席之地……
宗教圣地——真教寺
沿街南行至楊家巷,迂回曲折的小巷旁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建筑。院內(nèi),蒼勁的古柏向外伸展著粗壯的枝干,彰顯著它的身份:這座始建于元代的真教寺,曾見證了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興衰。
輕掠石墻,踱步移入院內(nèi),一股莊重的氣息撲面而來。那份獨特的氣質(zhì),不忸怩作態(tài),也不故弄玄虛,它是那樣的淡定。
宗教圣地的身份決定了它那不可褻瀆的氣勢。建筑物挑角上的風鈴,是為了不致干擾教徒禮拜時的虔誠;只有教徒才能進入“歸真要道”的禮拜堂……為真教寺再添神秘色彩。也難怪明太祖贊到“默祝太平,存心真主”“洞澈幽冥,超拔靈魂”。
青州人愛真教寺,愛它的莊重,它的不可褻瀆,令這條古街超凡脫俗……
愛青州古街,因了它那厚重的歷史,刻錄著古老的年輪;愛青州古街,因了它不加修飾的純樸,描繪著水墨丹青;愛青州古街,因了它的莊重,敲出歷史的鐘鳴。在我的成長歲月里,隨時光流轉,古街印象愈加深刻。每次駐足古街,總有一股自豪充溢胸間:
美哉,青州古街!
美哉,古街的青州!
【作者】山東省青州市第一中學 高一十七班 韓子凌
【指導老師】王紀田
上一篇:李東原:孩子,回家吃飯哩(第九屆文心雕龍杯一等獎)
下一篇:舞動的折翼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