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點評開題報告之四(毛志成)
2013-05-02 16:34:03 發(fā)布者:phpcms 來源:本站
培養(yǎng)生動的新一代
以前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叫農(nóng)業(yè)文明,嚴格地說叫小農(nóng)文明,有點兒小氣,但是小農(nóng)文明有它的可愛度,于是我們產(chǎn)生了好多非常生動的原始性的文學作品,現(xiàn)在又多了一個“小”,叫“小市民”,這兩個“小”加在一起——小農(nóng)和小市民,演變成了我們很多的當代人的人性。其實也不是中國人的問題,是人性的問題,人性善、人性惡爭論了幾千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有一句話:“與其說人性善,不如說人性惡更加接近于唯物主義。”文學的功能就是因為看清了人性的“丑”,去改善人性,凈化人性。
他指出,希望在于我們青年,要把新一代搞好。文學要干什么?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文學要培養(yǎng)生動的人,生動的高品位是感動。要培養(yǎng)出生動的新一代,不是轟動、震動、驚動、聳動。他批評說現(xiàn)在教育是智育的代名詞,沒有德育,至少是德育缺席、德育空白、德育殘疾,完整的德育是沒有的,而且也不會做。一個國家能把德育做好是真本領(lǐng)。在文學的所有功能中最高的功能是德育功能?,F(xiàn)在孩子的寫作大部分都變成了才藝的表演場,里面的德育含量一天比一天低。他由《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仁愛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中國的有些人不懂得愛,母愛都脆弱了,什么仁愛、博愛、慈愛都沒了,文學要強化德育功能,使人由衷地向善。
寫的內(nèi)容要分泌出讓人向善的激素。這是我們中國當代文學最急切需要的。如果我們年輕一代不強化這種功能,讓他玩作秀,讓他兩條腿一條腿特長,一條腿很短,那么這一代文學沒有前途,沒有希望。所以文學,不是校園文學,還是社會文學,包括課本里的文學,都要強化德育含量。但是,無智也不行。我們中國講語文的,包括語文課本、語文教材、語文教法、語文教師,我們說這個缺點那個缺點,就是因為我們太笨,智能恐慌。我們的教材已經(jīng)盡量努力選好的,還得有一個好的權(quán)力讓你這樣選,還得有你一雙好的眼睛,你選得確實好,這個做不到就不行。
我們的教材現(xiàn)在好多了。過去的教材曾經(jīng)很笨,我們的教師也很笨。教中學語文的教師——我那個時候,除了教材之外,一本課外名著沒看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就看那一小段,連《紅樓夢》都沒看過,我過去在莒縣時跟教育局長說,什么人看書最少,不看書?教師。真是這樣,也有時間就看教材啊?,F(xiàn)在好多了,有不少教師看書量大了,閱讀量大了,而且寫作欲望強了,寫作量大了,這是中國語文的大進步,中國教育的了不得的一個進步。
我原來寫東西還得偷著寫,現(xiàn)在寫東西還鼓勵,像楊鎮(zhèn)一中的校長鼓勵教師出書,說教師不出書你就沒資格講課,他第二句話好:“錢我出,地方我跟你找,你寫不出來那是你的事。”這最好?,F(xiàn)在這兩個問題,一個是教材改革,一個是校園文學,都在朝著解決努力。我們沒有成功,正像孫中山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把大方向擺正了,再細化研究,別使我們教學返回去,便又不能偽化、偽先進,洋化了也不對,土化也不對。怎么把它變成一個現(xiàn)實?包括操作本身和內(nèi)容所針對對象以及受控面學生都把它生動起來,使世界生動起來,使文學生動起來,使學生生動起來,使文字生動起來,使教師生動起來,使中國人生動起來,這才是功德無量。
(根據(jù)錄音整理摘錄,未經(jīng)本人審閱)
上一篇:專家點評開題報告之三(陳金明)
下一篇:專家點評開題報告之五(肖遠騎)


本站視點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