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家門到學校是1930步,從學校到家門是1930步。沒有公共汽車,我每天中午奔波于這1930步中,其中的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
母親曾一再勸我中午在學校搭伙。用她的話說,在學校飯后可以小憩,或者復習功課。傻瓜才那么天天累呢!
而我每天中午回家的時候,母親從來不讓我草草地對付一頓,至少也是兩菜一湯。母親也從不讓我插手做飯,“你也挺累的,走了那么多路,先歇著吧!”可是她總是抱怨:“唉,這柴怎么這么濕呀?這爐子怎么老是旺不起來?”望著母親忙碌的背影,我決定以后在學校里用餐了,免得母親天天為我操心。于是我入伙了。
但不久后,我又重新奔波在這1930步中了。
那天,學校臨時決定組織教師赴外地聽課,上午課程結束后,全校放假。我急匆匆地往家趕,想讓母親大吃一驚。沒想到大吃一驚的是我。“媽,中午就吃白薯?”“當然不是,昨天是炒飯,前天是面條,換著來。你也知道,用爐子炒菜太麻煩了。”幾乎世上所有的母親都時刻掛念著子女的寒暖,可又有多少子女掛念著母親的寒暖?養(yǎng)育之恩,何以為報!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關于母愛的千古絕唱呀!這母親手中冰冷的白薯呀!
于是第二天我就退伙了,重新奔波于這1930步之中。
于是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在書包里帶個網(wǎng)袋,放學時順路捎點水果或點心回去。當我比母親的肩膀稍高一點的時候,我已經(jīng)學會系圍裙了。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
好久沒有數(shù)步了。最近我又數(shù)了一下,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竟然只有1830步了。
我把這告訴了母親,她微笑著說:“娃兒,你長大了。”
真的,我長大了,但是母親卻日見蒼老了。
母親呀,你的青絲為何變成了斑發(fā)?你的腰身為何不再挺拔?你的雙眼為何不再清澈如水?
這濃得化不開的養(yǎng)育之恩呀,我該如何去回報?又怎么能夠報答得了?
(作者是江蘇省張家港南豐中學初二學生孫麗娟,指導老師施向軍)
【獲獎理由】母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本文作者充分運用了反復、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把自己對母親的深摯的愛洋溢在字里行間,語言樸實無華,但情深似海。
上一篇:生如夏花(“葉圣陶杯”獲獎作品)
下一篇:掛在墻上的風箏(“葉圣陶杯”獲獎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