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無意間從鳳凰臺的節(jié)目上,看到一個自然景觀十分奇特的旅游景點。我緊記心中,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會踏足西班牙。策劃行程的時候,恰巧一位歐游經(jīng)驗豐富的朋友又鄭重推薦,于是我決定,在巴塞羅那期間,必定要往蒙塞拉特走一趟。
蒙塞拉特(Montserrat)這個地名的原意是“鋸齒狀凸起的山”,位于巴塞羅那西北50公里。當我們乘坐的巴士進入山區(qū),沿著逶迤的山道往上攀升時,鋪天蓋地滿眼都是奇形怪狀的巖石,高聳挺拔的峰巒,張牙舞爪般直沖云霄。怪異的山形,有時像參差的鋸齒,有時像密集的巨柱,有時更像千千萬萬排列整齊的士兵,正在仰天長嘯。
那一座座石灰?guī)r結(jié)構(gòu)的崇山峻嶺,不知在哪個無法想象的萬古年代,突然從湖海底層升起,然后再歷經(jīng)無以追溯的滄桑侵蝕、周而復始的風霜雨露,巍然集成如今的壯麗景觀。
蒙塞拉特最高峰約1300米,雖然不算很高,但當那座鑲嵌在半山腰的古老修道院,赫然從遠處嶙峋的怪石堆中映入眼簾時,那份既宏偉又神秘的氣勢,確是很有震懾感,讓人由衷產(chǎn)生一份朝圣般的景仰。
老修道院原創(chuàng)于1025年,是為了紀念圣母瑪麗亞在山中顯靈而建造的。傳說1808年西法戰(zhàn)爭時,一名年僅八歲的男孩在山上擊鼓,嚇跑了來侵的法軍。原來群山環(huán)繞的蒙塞拉特,回音效果奇佳,一人擊鼓萬山響應,敵軍以為山上有千軍萬馬備戰(zhàn),所以落荒撤退。
但修道院后來還是逃不過遭拿破侖軍隊摧毀的噩運,現(xiàn)在的修道院建筑是到了19世紀中葉之后,才在廢墟上重建起來的。那么圣潔的山,那么古老的寺院,野心家竟然也毫不放過,只因為這里地勢險阻,具有重要的防衛(wèi)價值。
那天我們在修道院參觀大教堂時,里頭正舉行彌撒,旁觀之余,我們有緣聆聽了聞名遐邇的蒙塞拉特男童合唱團的頌歌,在渾厚大風琴伴奏下,天籟般的美音在山中回旋,圣靈的光輝仿佛也在群峰間煥發(fā)。
許多人耐心十足排長龍,就為了登上教堂中央祭壇,一睹黑貞女瑪麗亞的塑像。時間上我們沒有那份余裕,只好買張明信片,滿足一下好奇心。
下山前買了張男童合唱團的光碟,作為此行游圣山的紀念,還有著名的蒙塞拉特乳酪,準備西班牙行程結(jié)束后,帶去威尼斯送給嗜乳酪如命的意大利老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