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攜著北方的呼嘯,帶著南方的暖氣流,見證了歷史和人生。世事如煙,唯有風無處不在。請圍繞“想想風吧”的話題,寫一篇文章(詩歌亦可)。
蘇萬馬:我思如風(外詩一首)
尋夢,乘著思想的風,駛向懸崖的金光菊。
放歌,在十月的湖畔,唱一支多情的夜曲。
既癡迷而執(zhí)著,縱萬難也無悔。我們高吟屈宋之章,誦明月之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夢想是魔杖,放歌是我們心靈的顫動。我們追問飛云,追問流水,追尋天地間一個個迷人的誘惑。徜徉在巨著的河流中,思想如風,“我思,故我在。”我手寫我口。風吹樹梢,漫天詩語,青青大地唯真誠的回答。
我們拒絕平庸,拒絕媚俗,當然不人云亦云。大浪淘沙,唯不撓者風流。
人,應(yīng)當詩意地棲居。我們并不主張唯美,當然不會回避時而熱烈時而冷酷的現(xiàn)實。我們以性靈抒發(fā)為宗,以關(guān)注人生為旨。生命是一種感覺,感覺的天空是斑斕的。
溫馨如風,雄奇亦如風,我思如風。
冥冥中似有一股神力,牽引我們向前,我們唯有真情相隨。
(注:本文為樹人文學社宣言,曾分別發(fā)表于2002年Z2期《寫作》和2006年11期《優(yōu)秀作文選評·初中版》)
等風來
等風來
吹落滿城飛絮
素手彈撥
燕子翩躚
等風來
柳葉兒鵝黃
乘一支竹筏
月色如水的夜里
聽山寺音
等風來
青春的樹上
紫玉蘭盛放
湛藍的天
等風來
以風為馬
駕著羲和的車
到天邊
作者:蘇萬馬(江蘇揚州樹人學校九龍湖校區(qū)文學社指導教師)
行走的風
□ 蔡雨辰(江蘇揚州樹人學校九龍湖校區(qū)文學社)
一縷小小的風從青嫩的芽尖兒悄悄伸展開來。
繞著草尖兒好奇地轉(zhuǎn)了幾圈,小心翼翼地四處游走。小小的身子似胎息的嬰兒,清清淺淺,在這歲月里。它比云淡,比水清。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新奇,卻又不敢離草兒太遠。
漸漸地,草芽的生氣綠意,花兒的粉色芬芳,泥土的潤濕溫厚,還有……風兒壯大著。它膽子大起來,飄出了草地,掠過了原野,在海邊舞一舞衣袂,挾裹一縷咸腥;在深山巨谷中穿行,借山谷發(fā)出婉轉(zhuǎn)的聲音,滑翔于藍天白云之上,目睹雪的風雅、雨的瀟灑、云的變幻;曾經(jīng)被雷電擊落,遍體鱗傷,也曾得到大地母親的哺育,重新飛翔。它,長大著,成長著,磨礪著,蛻去單純稚嫩的皮,任外界的因子在身體長駐。盡管再尋不回原始初生的純粹,卻也磨礪出了寶劍出鞘的凌云壯志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干云豪氣。
這,便是風的行走,風的成長,風的青春。
天若不傾,行走不止,風亦不止。
當風走進草原,定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滋味。沒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楊柳風柔,沒有巨浪滔天時的恐怖聲勢,而是一種凌厲又不失溫和,熱烈又不失風骨,不是尋常弱質(zhì)纖纖的美人兒,而是久經(jīng)沙場,巾幗不讓須眉的“木蘭”。風兒在這里行走,找到的是一種天性釋放的豪情,是一種自由的飛翔,是一種去凈鉛華的洗禮。
這兒,似是心靈在經(jīng)歷著青春負重的旅程中的棲息地。當你在得失中迷了路,在新奇中失了心,那么這兒將為你指明前方的路,撥開云霧見月明。青春,這個美好的字眼,本就是道明媚的憂傷,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只有在這個最堅韌的歲月,去經(jīng)歷,去適應(yīng)。無論感情或生活的挫折與失敗,才能為人生的漫漫長路筑下基石。
讓我們跟著風行走,覓心靈之棲息地,護初生之性本真,留靈臺之長清明。如此,心中有風,便不懼外界的狂風暴雨。
(指導老師:蘇萬馬)
想想風里的事
□ 張雪妍(江蘇揚州樹人學校九龍湖校區(qū)文學社)
草原,那是我們來到的地方。確實是草,滿眼的草,卻不同于想象中的那樣碧綠。有些微微泛黃,堅強地挺立著,不像是可以輕易低頭的樣子。倘若一陣風吹過,也難見“草低見牛羊”之態(tài),只有你的皮膚能感受到那風。那蒼勁狂野的風,完全不同于江南“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也許就是蒙古人臉頰上常帶有的紅云的原因吧。
與同伴找一處平夷處的地方住下。直立的草尖扎得人腳脖子癢癢,何不活動活動筋骨。不是不想,實則無奈。那放下來的風箏有些脆落,而那草原上的風有些肆虐。兩樣有些違和的東西,硬是湊在一塊的結(jié)果是:我和伙伴追趕著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風箏,拼命地跑著。好不容易讓那風箏飛上了天空,的確是飛上了天空,可那只是半句話,后半句是它又栽了下來,像是被那蒼勁的大風嚇得一下子又趴在了地上。于是不堪重負的風箏支架便“腰”折了??聪蛱爝?,五彩的風箏在驕傲地駕著勁風。那里沒有我的風箏,健壯的少年駕著駿馬在草原上奔馳,不時發(fā)出高興的歡呼聲。那里也沒有我,我只是靜靜地坐著,任發(fā)絲在風中凌亂,不去想別的。
我和同伴還是坐在那兒,已經(jīng)是穿上了自己帶的所有衣服,可還是冷得發(fā)顫。雙手環(huán)臂,還是那風在作祟。它是有些冷傲的??!也許是突發(fā)奇想,也許是想試試手機上新下的軟件,我們拿手機拍了一段10秒鐘的視頻,說了幾句話家人報個平安。本以為效果會很好,可是當自己再次重播時,才發(fā)現(xiàn)只有風聲和我們狂舞的發(fā)絲。同伴額前的齊劉海被風掀了起來,像一把刷子立在頭頂,而我們說的那些話呢,早已經(jīng)被風聲淹沒了。
那樣蒼勁的、狂野的、冷傲的風,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曾感受到過。
(指導老師:蘇萬馬)
(原載于《文學校園》2016.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