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從來沒有活過。
——梭羅《瓦爾登湖》
生命是一場輪回,從呱呱墜地到風燭殘年是每個人都必須走過的歷程。在旅途中,人們或汲取精華而光彩奪目,充實快樂,或因碌碌無為而自怨自艾,抱撼終生。但生命的起點是人性的本真,這本心純粹、透明,不容玷污。她是一個人生命中那方最神圣的凈土。堅守如一,方臻于人生的最高境界。
始于本心 止于至善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國學大師季羨林,留給人們的不只是學富五車與建樹卓著,更多的是他那如湖水般澄澈的心靈與似黃金一樣珍貴的童真。季老對自然萬物都懷有深情。家中的小貓無影無蹤地離去,他在感傷之余更希望自己也像貓一樣“無聲無息地死掉,不留下任何麻煩”。盡管著作等身,名揚中外,可他在孩子們眼里永遠是一位慈祥可愛的爺爺。有一年,在印度訪問,季老與一個小男孩相處得很好,交談甚是投機,回國后,老人卻因沒能記住孩子的名字而悵然失意了許久。
孩子是最純真的,這種純真會讓一個成年人回望并堅守本心,甚至有“還童”的美好愿望。季老的一生,雖聲名顯赫,功德圓滿,卻從未放棄對人生最本真的追求。“知者樂,仁者壽”,他始于本心,止于至善。
真意永存 銘刻心中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這首至真至美的詩歌《當你老了》,是愛爾蘭詩人葉芝當年送給他鐘情的姑娘——愛爾蘭民族主義者茅德·崗的。葉芝把生命中27年的愛全部獻給了茅德·崗。盡管當時他已是享譽歐洲的詩人,但茅德·崗似乎對他執(zhí)著的愛并不領(lǐng)情,27年里她對葉芝一次次拒絕。最終,無奈的葉芝在他50多歲時迎娶了一位英國姑娘。
盡管沒能贏得心愛之人的芳心,可葉芝的癡情還是感動了許多人,甚至上蒼?;蛟S葉芝對愛情的堅守才是他生命中珍貴的財富,才是他傳奇人生中迷人的彩虹。只要真意永存,就不在乎結(jié)果。追求的過程,銘刻心間。
舉杯邀月 對影共酌
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讓許多人在金錢與忙碌中模糊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很多人早已不能體味賈島月下斟酌“推”“敲”的靜謐,無法享受蘇軾與友人泛舟江上盡情暢談的雅興,不能領(lǐng)略白樂天“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絕妙神韻,無法感悟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意外欣喜?,F(xiàn)代人失去了生活的真味,匍匐于錢財、名利和地位的魔杖下,淪為物化的奴隸,這是何等的悲哀與無奈??!一代宗師饒宗頤先生以他的博學大德,淡泊名利向我們詮釋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人生真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現(xiàn)代西方哲人的一聲聲追問,總該讓我們生出醍醐灌頂?shù)母杏X吧。
我十分向往這樣的生活:不為名利所困,所有的努力都源于自己的本真追求。到春日的郊外尋覓鮮花與綠葉,品味艾米莉·狄金森所言“美,不能制作,它自生”的意境;在午后的陽光下捧讀一本好書,體悟南懷瑾“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的寧靜……倘能如此,我們也就共享了李太白舉杯邀月,對影共酌的人生孤獨與歡樂,無所畏懼,少有牽絆,樂以忘憂,此生無憾。
你我即使“生如浮萍般卑微”,也要讓自己的本真之心與果敢追求“如蒼穹般壯烈”。在生命的原野上,一如任性的野馬盡情馳騁。展望明天,我們一起堅守本心,期待一輪朝陽的冉冉升起!
作者:河南省洛陽理工學院附屬中學高二 郭姝雨,指導老師:管 宙
點評:本文中心明確,立意高遠,情感真摯,選材豐富精當,行文流暢,表達了深刻而積極的思想。結(jié)構(gòu)有獨特之處,各部分冠之以小標題,布局嚴謹。充實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小作者視野開闊,閱讀面廣。語言表達有過人之處,堪稱一篇形神兼?zhèn)涞募炎鳌?/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