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國慶長假,我隨旅行團,進行了一次“福州—泰寧”三日游。
我們上了動車,從繁華的都市,到寧靜的田間,再到蒼翠的青山,一路上美景不斷。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中午時分來到了福州。
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林則徐故居。這是一個寧靜安詳?shù)耐ピ骸:喖s質樸,古色古香,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嶙峋山石,隱于青翠,曲院荷風,高潔秀雅。這樣圣潔的美,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林則徐。
進入展館,路曲徑通幽,我好像在跨越歷史的山巒慢慢地走進這個偉人的內心。他的方正官印、青花瓷器、親筆手跡、莊重官服,甚至用過的筆墨紙硯,都被珍藏在這里。太多的器具上留下了他的痕跡。從那剛勁有力的字跡,可以看出他內心中為民族而獻身的堅定,那種氣魄只屬于人民英雄。官邸牌匾上 “注心開濟”四個醒目的大字,應當是林則徐這一生最完美的寫照。
后來的人們對林則徐評價極高。我想,那是當之無愧的,林則徐是真正值得我們景仰的人物。“虎門銷煙”的壯舉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接下來我去了福州十分有名氣的“三坊七巷”。它與我們溫州的“五馬街”一樣聲名遠揚。那條寬敞的街道裝飾得整齊劃一,既有中國風格的建筑,又有西方風情的雕花燈,卻顯得一點也不突兀,反倒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只可惜時間不多,沒能走完所有的街巷,僅留下幾張剪影,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第二天中午,來到泰寧大金湖。一覽神奇瑰麗的丹霞地貌。這里雖無喀納斯湖的明艷多彩,也無西湖的風姿雅韻,卻以它獨特的景象,讓我們驚嘆。我從未見到過這樣的風景,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可謂“山為錦屏何須畫,水作琴聲不用彈”,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美麗。大金湖的“水上丹霞奇觀”,被《中國國家地理》稱之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這兩句詩來源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詩》,贊譽的就是丹霞地貌的瑰麗。而在現(xiàn)代專家的筆下,大金湖的丹霞地貌被描述為“千頃碧波,萬朵金蓮”。
除了最富盛名的丹霞地貌以外,在大金湖同樣有名的還有奇特的巖洞,大洞小洞錯落有致,洞中有洞洞里套洞,也是令人嘖嘖稱贊的罕世奇觀。
下面的景點,就是著名的寺院——甘露寺。甘露寺依山而建,僅用一根木頭就支撐起整個寺院的重量。遠遠望去,幽雅圣境,香火不斷。
泰寧有這樣一句話:“沒去寨下大峽谷,別說你到過泰寧。”足見寨下大峽谷在泰寧的分量。
第三天一早,我們就去觀賞大峽谷。清晨的寨下大峽谷,被薄霧晨曦所籠罩,顯得分外妖嬈,美景被隱藏在輕紗的背后,更令人有了觀賞的興趣。
翠竹映襯著奇特的巖洞,我們暢游其中,擁有一種機緣巧合的美麗。高聳入云的通天碑,更是鬼斧神工之作。而澄澈的堰塞湖,卻另有一番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雅趣。此等美景,怎可忽略呢?
(指導老師:林劍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