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走,停停。肅寒的冬風卷起了時光的塵埃,帶離了舊日的思念。思念離去,因為身已至鄉(xiāng)土。
高速公路上,我坐在車里不時地望著周圍飛奔的車輛呼嘯地從身邊掠過,行道樹一排一排突兀地立在馬路的隔離帶上,與遠處幾座翠綠的高山遙相呼應。遠處的村莊炊煙裊裊,田野里牛在悠閑漫步,好一幅和諧自然的田園畫卷。想了想,我已經(jīng)三年未曾在老家過年了。
景德鎮(zhèn),中國四大名鎮(zhèn)之一,以盛產(chǎn)瓷器而聞名于世。她是我的故鄉(xiāng),一座不朽的瓷城。相傳景德鎮(zhèn)在舊時被稱為昌南鎮(zhèn)。瓷窯工藝從漢朝就已經(jīng)開始,宋時昌盛起來。因其瓷藝高超,陶瓷精美,深受皇帝喜愛,在景德年間被皇帝賜名為景德鎮(zhèn)。另有一說,因昌南鎮(zhèn)燒制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受到外國友人的認可,于是久而久之,外國友人就把瓷器當做了中國人的象征,海上絲綢之路也普遍以運輸陶瓷為主。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國人看見中國人就會夸口贊道:“昌南,昌南(china,china)”。所以“china”至今有兩個意思:“China”是中國,“china”是陶瓷。這不是所謂的自吹自擂,這就是“china”的由來。
沒有了爆竹的喧囂,沒有了鞭炮的轟鳴,沒有了桌上筑長城的驚呼哀嘆,沒有了團聚年夜飯的歡歌笑語。景德鎮(zhèn)人,剩下的只有陶瓷。這里永遠都是一座千年的瓷都,足矣。
下了高速,公路兩旁佇立的陶瓷路燈電桿青煙繚繞的絢麗圖案,總是引起我有關(guān)景德鎮(zhèn)的思緒。迎賓大道是下了高速后通往市區(qū)的必走道路。在此道上有兩座地標性建筑——“神火”以及“昌江之水”。“神火”就像一團熾熱的火焰,象征這景德鎮(zhèn)千年窯火熊熊燃燒永不滅,而“昌江之水”是由6滴由一塊一塊碎瓷片拼接而成的水的造型,水滴藍白相接,意味著昌江寬廣遼闊,涌流不息。“神火”與“昌江之水”遙相呼應,寓意是景德鎮(zhèn)的歷史如同這水火一般生生不息。
沒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跡,沒有許多華麗至極的樓臺亭閣,景德鎮(zhèn)的出名完全就是“千年瓷都”的名聲,可誰也說不清是景德鎮(zhèn)成就了陶瓷還是陶瓷成就了景德鎮(zhèn)。
“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走遍大街小巷,時時刻刻都能夠發(fā)現(xiàn)售賣景德鎮(zhèn)陶瓷的店鋪,無論店外的寒風再怎樣放肆呼嘯或是人流再怎樣喧鬧涌動。店內(nèi)的主人也總是專注于自我的小世界,望著店內(nèi)繽紛繁多的瓷器,點燃一支香煙或是沏上一壺好茶,自娛自樂。正是這樣成百成千的瓷器店鋪,裝點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世界,構(gòu)成了景德鎮(zhèn)遍地都是瓷器的獨有風景。
路過了在景德鎮(zhèn)有名的瓷器一條街,路過了那個佇立著描繪了舊時的陶瓷人燒制陶瓷時的不同情形的青銅雕塑廣場,回到外婆家疲倦地躺下,已是黑夜了。
也不知在斑駁的月光下,廣場上的那些雕塑會不會像舊時一樣,發(fā)出燦爛而厚重的光,照徹這千年瓷都的雋永繁榮。
點評:《瓷都景德鎮(zhèn)》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文章具體地介紹了“景德”和“昌南”兩個地名的由來,便足以證明這里的瓷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對于地標性建筑——“神火”與“昌江之水”以及瓷器店鋪的記敘,突出了“瓷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