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优播av,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久久婷婷狠狠综合激情

站內(nèi)搜索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投稿登錄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當前位置: 首頁 >> 書刊出版 > 校園文叢 > 教育使我們富有,文學使我們高貴  文學滋養(yǎng)心靈,教育培養(yǎng)智慧
徐明成短篇小說集《艷陽高照》出版 2013-04-25 11:08:10  發(fā)布者:phpcms  來源:校園文叢編委會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我為什么寫作》一文中說:“撇開生計緣故,一個人之所以寫作,不外乎四個動機:一是純粹的自我主義;二是審美激情;三是歷史沖動;四是政治目的。”倘然把上述“四個動機”當作鏡子并對鏡自視,我感到自己之所以寫作(如果可以稱為“寫作”的話),是因了“審美激情”。這是因為,我一不是獨來獨往、避世排他的自我主義者,二不想研究歷史(因此也就不會“沖動” ),三不想到官場博弈,獨愛神游藝海、信手涂鴉而已。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因愛好文藝,大部分時間都徘徊于教書育人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接壤地帶。這種狀況,導致兩方面的事情都沒做好。靜夜思之,鄙人不能無憾焉。
    現(xiàn)在想來,像我這樣一個智力平平的人,在人生的舞臺上,只能像捕食羚羊的非洲獵豹,認準目的物,緊追不舍;或者像掛高帆弄大潮的艄公,一旦鎖定目的地便勇往直前,決不留戀岸邊的小花小草……以上這些,雖是鄙人內(nèi)心世界的外顯,然而,似乎又有著一點兒說教的意味。倘若果真如此,那么,在聰明的讀者面前,這種說教猶如一個老姑娘試圖教導以色列的母親們?nèi)绾晤I孩子一樣可笑??!
    我出生在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前,連縣城都未進過;讀高中時雖然進了縣城,但每逢節(jié)假日,大都還回到鄉(xiāng)下。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前,曾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參加工作后又在一所農(nóng)村中學任教三年。此后雖然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城市里,但仍時常回家看望父母及兄弟姐妹。因此,用季羨林先生的表達方式來說,那就是,無論對農(nóng)村生活還是城市生活,我都不敢說不了解(季羨林先生的原話是:對于外語,我也不敢說自己是外行)。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在作品里既寫到農(nóng)村生活,也寫到城市生活。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兩方面的生活都寫得不深不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漂浮在生活的表面,無法使自己手中的筆像地質鉆機那樣突入生活的深層,反映生活的本質。
    如前所述,本職工作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矛盾,曾經(jīng)長期困擾著我。這種困擾,有一次竟然體現(xiàn)在堪稱“典型”的環(huán)境里。
    那是1982年10月底,我接到《萌芽》編輯部一位編輯(恕我不敬,因年深日久,那位編輯的名字我已記不清,印象中是一位女編輯)的來信,對我寄去的小說稿件《彎不下來的手指頭》稱贊有加,告知我該刊將在11月號發(fā)表。在同一封信中,那位編輯還告知,《萌芽》將要出版“小說專號”,希望我盡快給編輯部寄稿。很明顯,這已經(jīng)帶有“約稿”的性質。接信后,我自然十分高興。然而,我當時正在焚膏繼晷地為江西教育出版社趕寫一部語文教學參考書,該出版社催逼得很緊,責任編輯何式儀三天兩頭地給我寫信,要我“盡快脫稿”。在那種情況下,我實在抽不出時間寫小說,只得率爾操觚,給編輯部寄去一篇至今還令我臉紅心跳的小說稿件,結果可想而知。我堅信,當時如果花上一兩個月時間,“磨”一篇小說,一定不會使編輯失望。時隔幾年,我方知當年的選擇沒有錯—— 因為出版了那本教學參考書,我這個“通房丫頭”被有關部門“收房”為“如夫人”(錢鐘書先生戲稱無職稱的教員為“通房丫頭”,有副高職稱的教員為“如夫人”)。如果置教學參考書于不顧,埋頭寫小說,哪怕像巴爾扎克那樣寫出九十多部皇皇巨著,評職稱時,評委們也會以“不是論文”而悉數(shù)退回。
    時至今日,我喋喋不休地重提這一往事,意在希望有關部門在今后的“評職”工作中,力求扭轉“重理論,輕創(chuàng)作”的傾向,為愛好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老師們網(wǎng)開一面。毫無疑問,這樣做,對進一步繁榮我國的文學藝術必將大有裨益。
    文學和科學是諾貝爾的兩大精神支柱。他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一樣,是始終如一的。在他看來,自然科學所征服的是未來人類幸福的建筑材料,文學的理想主義則是促進人類幸福的源泉。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化費過大量時間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寫過詩歌、小說和戲劇。他在遺囑中設立文學獎,與他對文學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從諾貝爾對文學的重視程度來看,我們也沒有理由“重理論,輕創(chuàng)作”。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承蒙多方襄助。大學時代的同窗學友韓樹俊,早在一年前我到家在蘇州的子女身邊小住時,就積極主張我出書,爾后又從百忙中為本書聯(lián)系出版事宜、幫我審閱書稿。陶洪仁先生曾徹夜不眠,為我修改、打印書稿,并提出好多建設性的意見。責任編輯劉鳳閣先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令我感佩交并。拙著告竣之際,鄙人不知該以何言辭鳴謝也。
    文學大師們的作品是宏偉壯麗的大廈,拙著則是低矮逼仄的茅屋。寒舍門前,倘有童心未泯的讀者留步,甚或進屋一觀,吾乃夙愿得償,復無他求矣。
                                                                         2009年9月于淮陰師范學院

上一篇:《用詩意的心情生活著》——王延學散文集
下一篇:《夢想在春天放飛》——韓樹俊 主編

媒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