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 食
2013-04-19 16:50:29 發(fā)布者:phpcms 來源:本站
寒 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1)春城:春光明媚的京城。(2)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兩天不舉火,只吃冷食,因而稱為“寒食節(jié)”。東風:春風。御柳:宮苑中的柳樹。(3)漢宮:借指唐宮。傳:傳送。傳星蠟燭:《西京雜記》載:“寒食禁火日,賜侯家蠟燭。”(4)五侯:歷史上稱五侯的很多,這里似指宦官?!逗鬂h書·宦者傳》載:“桓帝封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具璦東武陽侯,左琯上蔡侯,唐衡汝陽侯。五人同日封,世謂之五侯。自是權(quán)歸宦官,朝政日亂矣!”這里借以東漢故事諷刺唐肅宗,代宗寵信宦官。
[簡要評析]這是一首主題有爭議的詩。關(guān)于本詩的主題,最通行的說法是:這是一首諷刺詩,是諷諭君王專寵使權(quán)的宦官或外戚。持此說法的人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的:“唐之亡國,由于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于春秋者也。”清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也說:“唐肅,代以來,宦官擅權(quán),后漢事諷諭尤切。”此論同吳喬婁似,而現(xiàn)代眾多的詩論家基本沿襲吳、高之說,謂本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但周嘯天先生在《唐詩鑒賞辭典》中另有見解,他一方面承認此詩“使人聯(lián)想到中唐以后宦官專權(quán)的政治弊端”,另一方面又說“作者本意也示必在于譏刺”,態(tài)度不甚明朗。而筆者則以為,作者原先創(chuàng)作此詩時并無諷意,但由于詩的容量比較豐富,故后人亦能從詩中讀出諷意來,具體說明如下:作者創(chuàng)作本詩時并無諷意的主要原因在于,“五侯”一詞在唐詩中的含義并非專指宦官或外戚,而僅為泛指權(quán)貴重臣。茲舉以下諸例:李白《君馬黃》詩有“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此指高門權(quán)貴。以下所指皆同,如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有“昔日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又有《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云“云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張謂《贈喬琳》詩有“如今五侯不愛客,羨君不問五侯宅”。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詩”何必世人識,知君輕五侯”。又月《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詩“出入交三事,飛鳴揖五侯”。白居易《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有“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見君”。曹鄴《趙城懷古》詩有“手揮白玉鞭,不避五侯車。”皎然《送如獻上人游長安》詩有“為法應(yīng)過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門”。以上所列,從盛唐到中晚唐,雖仍有漏失,但足可看出,“五侯”一詞在唐人詩中并不專指宦官外戚,而泛指一切權(quán)貴豪門。唐代帝王一般都很懂得欣賞詩作,有不少人還善于創(chuàng)作作品,即以德宗言,他一人便寫出十六首詩,如《重陽日即事》詩有“令節(jié)曉澄霽,四郊煙靄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幾句寫秋天景色,頗具功力。末兩句“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還能表達出對民瘼的關(guān)切,詩人以漫不經(jīng)心的筆觸,敘寫了寒食節(jié)之時的京都嫵媚可愛的春景、皇宮中無與倫比的威嚴以及權(quán)貴高門內(nèi)的華貴氣派。全詩構(gòu)思巧妙,立意為高,含蓄而情致,從側(cè)面落筆,讓人深思,耐人尋味。至于其中是否有諷刺意味,仁者見仁,都有其根據(jù),正可見出這首詩給人留有思想的余地。
[詩人簡介]韓翃字君平,南陽(今河南沁陽附近)人。天寶末進士。曾兩為節(jié)度使幕僚。德宗時以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高仲武稱其詩“匠意近于史”。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1)春城:春光明媚的京城。(2)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兩天不舉火,只吃冷食,因而稱為“寒食節(jié)”。東風:春風。御柳:宮苑中的柳樹。(3)漢宮:借指唐宮。傳:傳送。傳星蠟燭:《西京雜記》載:“寒食禁火日,賜侯家蠟燭。”(4)五侯:歷史上稱五侯的很多,這里似指宦官?!逗鬂h書·宦者傳》載:“桓帝封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具璦東武陽侯,左琯上蔡侯,唐衡汝陽侯。五人同日封,世謂之五侯。自是權(quán)歸宦官,朝政日亂矣!”這里借以東漢故事諷刺唐肅宗,代宗寵信宦官。
[簡要評析]這是一首主題有爭議的詩。關(guān)于本詩的主題,最通行的說法是:這是一首諷刺詩,是諷諭君王專寵使權(quán)的宦官或外戚。持此說法的人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的:“唐之亡國,由于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于春秋者也。”清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也說:“唐肅,代以來,宦官擅權(quán),后漢事諷諭尤切。”此論同吳喬婁似,而現(xiàn)代眾多的詩論家基本沿襲吳、高之說,謂本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但周嘯天先生在《唐詩鑒賞辭典》中另有見解,他一方面承認此詩“使人聯(lián)想到中唐以后宦官專權(quán)的政治弊端”,另一方面又說“作者本意也示必在于譏刺”,態(tài)度不甚明朗。而筆者則以為,作者原先創(chuàng)作此詩時并無諷意,但由于詩的容量比較豐富,故后人亦能從詩中讀出諷意來,具體說明如下:作者創(chuàng)作本詩時并無諷意的主要原因在于,“五侯”一詞在唐詩中的含義并非專指宦官或外戚,而僅為泛指權(quán)貴重臣。茲舉以下諸例:李白《君馬黃》詩有“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此指高門權(quán)貴。以下所指皆同,如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有“昔日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又有《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云“云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張謂《贈喬琳》詩有“如今五侯不愛客,羨君不問五侯宅”。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詩”何必世人識,知君輕五侯”。又月《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詩“出入交三事,飛鳴揖五侯”。白居易《酬張十八訪宿見贈》詩有“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見君”。曹鄴《趙城懷古》詩有“手揮白玉鞭,不避五侯車。”皎然《送如獻上人游長安》詩有“為法應(yīng)過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門”。以上所列,從盛唐到中晚唐,雖仍有漏失,但足可看出,“五侯”一詞在唐人詩中并不專指宦官外戚,而泛指一切權(quán)貴豪門。唐代帝王一般都很懂得欣賞詩作,有不少人還善于創(chuàng)作作品,即以德宗言,他一人便寫出十六首詩,如《重陽日即事》詩有“令節(jié)曉澄霽,四郊煙靄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幾句寫秋天景色,頗具功力。末兩句“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還能表達出對民瘼的關(guān)切,詩人以漫不經(jīng)心的筆觸,敘寫了寒食節(jié)之時的京都嫵媚可愛的春景、皇宮中無與倫比的威嚴以及權(quán)貴高門內(nèi)的華貴氣派。全詩構(gòu)思巧妙,立意為高,含蓄而情致,從側(cè)面落筆,讓人深思,耐人尋味。至于其中是否有諷刺意味,仁者見仁,都有其根據(jù),正可見出這首詩給人留有思想的余地。
[詩人簡介]韓翃字君平,南陽(今河南沁陽附近)人。天寶末進士。曾兩為節(jié)度使幕僚。德宗時以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高仲武稱其詩“匠意近于史”。


本站視點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