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赴吳興樂游原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注釋](1)詩題一作《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吳興: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吳興縣,隋代改稱湖州。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唐時為登覽勝地,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2)清平之時。味:指悠閑的興味。(3)閑愛孤云:閑適之時喜愛悠然飄浮的一片白云。這兩句說,在這清平之世,我尤其喜愛孤云和閑靜的和尚,有這樣的閑情逸致,正是無能的緣故。(4)把:持、握。麾:古代指揮用的旌旗,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節(jié)。江海:指太湖,吳興濱臨太湖。(5)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陜西省醴泉縣九峻山。
[簡要評析]“韻致可觀”,是后人對杜牧絕句的評價。這首詩是杜牧于大中四年(850)秋48歲時從吏部員外郎外出為湖州刺史前登樂游原時所作。起句稱當時為“清時”,杜牧在此運用了反話正說的筆法,以此作為障眼法。首句說當今是“清時”,其實心里認為是濁世;說自己對登臨閑游一類事“有味”,其實是認為國家大事難以干預,因此對之有無味之感;說自己愛“孤云”和“僧”,正因為對朝政失望故轉(zhuǎn)而留戀山水和佛道;說自己要去“江海”,正因為在朝廷中無一已之容身之地;說自己“望昭陵”,正因為對當朝國君不滿,故欲以開國明君來反襯之。如此種種,均說明杜牧此詩意在辭后,若不經(jīng)一番斟酌是不易發(fā)現(xiàn)的。作者愛孤云之悠閑,愛遠離紅塵的僧人之清靜,詩人自己的志趣追求表露了出來,同時把一種形而上的人生哲學觀用形象生動的詩句表現(xiàn)出來。追懷往昔盛世,悲從中來,形成錢詩沉郁含蓄,一詠三嘆的藝術(shù)風格和別具一格的文風韻致.
[詩人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文宗大和進士。曾入江西、宣及淮南使府之幕。官終中書舍人。在晚唐詩人中,杜牧是有自己特色的一個。明媚流轉(zhuǎn),富有色澤,七絕尤有情致。這些詩的好處是含蓄而不艱澀,不把話說完,讀者稍稍思索后,就覺得構(gòu)思的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