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真情
█劉詩鈺(貴陽樂灣國際實驗學校)
2020年的春節(jié)注定不平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而正當國家需要我們團結一心去守護的時候,一些行為卻在不經(jīng)意間刺痛著人們的心。
就拿我們身邊的事來說,三天前,一名小河的女子被確診為新冠病人,而在這之前,她隱瞞了自己曾有過武漢居住史的經(jīng)歷,在知曉自己發(fā)燒的情況下,仍去醫(yī)院、超市等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且沒有佩戴口罩,并邀約人到家中打麻將,聚會,這引發(fā)了不少人的恐慌。
而一些地方卻又出現(xiàn)了“湖北返鄉(xiāng)人員、學生等信息被頻頻爆出后遭到歧視”,“酒店拒絕湖北人入住”,“圍堵鄂A牌照私家車”等過激行為,各種冷嘲熱諷、偏見、挖苦湖北人的圖文在網(wǎng)絡上肆意傳播。
看到這一幕幕真實的事件在眼前出現(xiàn)時,是心痛,更是無奈!說到湖北、武漢,一些人避之不及。試問?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共度難關時,難道你們的做法沒有給他們造成二次傷害嗎?
當然,在疫情面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無可后非,肺炎存在著潛伏期,控制病毒傳播十分重要,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泄露個人隱私,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無視他人擁有公民的合法權益,這些行為無異于在法律邊緣試探。
我們可以隔離病毒,但我們不能隔離愛與溫情,大多數(shù)的湖北人在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鎮(zhèn)守著自己的鄉(xiāng)土。一則視頻在網(wǎng)上快速傳播著,卻讓許多人濕了眼眶,武漢市民晚上打開窗戶向對面喊話“打開窗戶,吵下架!”喜感中卻流露出滿滿的心酸,但卻成為了武漢人民在疫情面前“守土盡責,愛土護民”的他樣詮釋。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通電話,一條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讓他們背上行囊,告別了家里的人,去往一線,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無怨無悔。在貴州第一批往武漢支援的173名醫(yī)療工作者中,央視記者采訪了一名呼吸科的醫(yī)生問道,“臨走時,家人怎么囑咐您的?”她欣慰而又自豪地說:“我大女兒剛給我發(fā)微信說,‘媽,您放心去,我會乖乖聽話的!’”?!拔視怨月犜挼摹?,短短七個字卻聽得讓人熱淚盈眶,這是一個女兒對于母親的一份支持與愛,小小的承諾卻讓母親多了一份安心,因為媽媽要去拯救的是更多的家庭。
“與子同袍”是那群最美的逆行者,那群與病毒誓死抵抗的白衣天使們,在自己的請戰(zhàn)書上寫下的承諾?!叭粲袘?zhàn),召必回,戰(zhàn)必勝!”是他們在按著自己的紅手印下發(fā)出的錚錚誓言。“我不回家了,我馬上退票”,“作為一名醫(yī)務人員,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上陣,誰上陣?”,“我參與過非典防治,有經(jīng)驗,請求參加!”,“給我一次機會,我申請到呼吸科去!”......他們的瀟灑豪情之余,其實他們都是最平凡的人,是父親、兒子、丈夫、妻子.......其實一直覺得一句話寫的十分的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普通人披上了一身需要滿載使命的白外衣。
而城市中的另一群人,雖然沒奔赴在一線,但默默的為這個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做出自己的貢獻。人民響應號召,少出門,減少醫(yī)務人員的負擔。年前買的年貨去吃的差不多了,每天早晨,快遞小哥成為了解決米面糧油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樞紐。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昔日城市的喧囂卻不再與他們作伴,但溫情卻一直都在。他們默默奉獻,不代表無人點贊,溫情也許就在那一瞬間。一個吉林快遞小哥有一天去給大學生送復習資料,因為都是電話溝通,沒有見面,告知那個學生放在快遞柜后,剛轉身就看到樓上有人開窗喊他“哥哥!新年快樂,辛苦了!”暖心的事還不止這一件。那天一個小哥在路上派送,口罩不小心掉地上了,一位大哥開車經(jīng)過,突然在他旁邊拉下車窗,遞給了他兩個口罩,只說了一句話“全新干凈的,注意自己的安全!”后走了??谡衷谶@個時候多“精貴”,誰都清楚,但是那是一份暖心的回饋。
再回到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小區(qū)門口,24小時的輪番值班的他們。他們沒有家庭嗎?他們有。他們也是小區(qū)的一員,為了小區(qū)的安全,他們自愿出來站崗,為的就是保護小區(qū)里更多的人。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段話來自某社區(qū)干部,“時間已是凌晨1:34分了,躺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眼淚就不受控制的往外流,這淚水有委屈,但我想可能更多的是痛心吧。痛什么?痛我們的國家此刻正在遭受困難,痛我們的人此刻正在遭受困難,更痛我們還有很多人在當前如此嚴峻的疫情面前的麻木不仁。這段時間我們成了居民的出氣筒,聽著難聽的指責和謾罵,我們確實也會生氣,但我們知道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淚流在人后,依然用微笑和柔情進行勸阻,因為我們是人民的干部,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沖在防疫的最基層,雖受盡委屈但絕不能退縮?!笨赐曛笳娴氖切奶郏鋵嵲诿總€角落里都有這樣的人在為著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些什么,只是他們沒有在前方而選擇了敵后,但無論在哪里,我們是否應該多一份理解與關心?
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自然無法正常開學,但這一群人卻在同我們一路同行,有一種熱忱,是不睡覺也要把課備好;有一種擔憂,是擔心延遲開學學生下學期壓力過大;而有一種堅守,叫“你的學習由我來保護”。大年初二初三,他們便急沖沖地離開家,回到了工作地,給孩子們錄制線上課程。網(wǎng)絡傳播不了病毒,卻能把知識與進步帶到學生身邊,他們就像一縷陽光驅散者前方的陰霾,縱使國家有難,但培養(yǎng)新一代的腳步卻無法停下。
武漢是中國母親的孩子,我們是武漢的兄弟姐妹,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要共同面對,戰(zhàn)勝新冠狀肺炎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在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的同時,也要向那些傳遞著愛與溫情的中國人致敬!
疫情雖然還在肆虐,但我們堅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待到花開時,我們摘下口罩,把酒言歡笑!眾志成城,我們一同渡過難關!
(指導教師: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