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抵擋不了春天的到來
█王睿(山東省即墨一中高二二班)
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地很好
——基辛格
起始
2003年,他十歲,那一年非典來了。
年紀尚小,他并不能完整記得那時候發(fā)生了什么。只記得慌亂的親人,空曠的街道,天價的板藍根和白醋,不論何時何地空氣里難聞的消毒水的味道……還有,媽媽的離開。
媽媽是一位呼吸科醫(yī)生,在家家戶戶閉門不出、躲避病毒的時候,他看到的卻是媽媽拉著行李箱走出家門的背影。
媽媽說,她身上有她應(yīng)擔負的責任。爸爸說,媽媽是天使,是英雄。
他不懂什么是責任,也不想知道什么是英雄,他只知道,媽媽走了,就再也沒回來了。
再后來,媽媽的同事送來了媽媽的照片和信件。他看著照片上的媽媽,笑得那么自信,那么驕傲。他想,天使,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母親的離世,給他的家庭帶來了很多變故,卻也在他的心上,印上了一個印記……
后來
高中畢業(yè),他有著優(yōu)異的成績。填報志愿的時候,他告訴父親,他想學(xué)醫(yī),臨床醫(yī)學(xué)。
那天晚上起夜時,他看到了在廚房抽煙的父親,一地的煙頭,一屋的繚繞,滿頭的愁緒……父親已許久不再抽煙了。他悄悄地走會房間,沒有發(fā)出一絲響聲。
窗外夜深,寂靜無聲,月光借這窗戶灑下,他坐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殘月,想著自己的媽媽,一夜未眠。
第二天,父親告訴他,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后悔,不要回頭。父親說這話的時候,眼眶似是紅了,他知道父親在怕什么,但,他想和媽媽一樣,做一個英雄……
畢業(yè)后,他成為了一名的醫(yī)生,在一個市立的醫(yī)院工作。第一次走進了手術(shù)室,出來后,他靠著墻,哭出了聲,這是他救回來的第一條生命,也是他第一次清楚的意識到媽媽的責任,感受到了媽媽的自豪。
現(xiàn)在
新型冠型病毒的來襲令人猝不及防,就像03年的非典一樣,一瞬間,口罩搶購一空,街道空無一人,人民一片慌亂。他簽了醫(yī)院的請戰(zhàn)術(shù),自愿前往戰(zhàn)疫第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父親沒有攔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點起一支煙,轉(zhuǎn)身向廚房走去。他分明看到父親抬起手偷偷抹掉眼淚。
他到達了正在生病的城市,便馬上加入了緊張的工作中。身上的防護服似乎從沒有脫下,鼻梁和臉頰早已被口罩磨去了皮,,他原本瘦削的臉更加凹陷,黑眼圈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有天凌晨,他靠在護士站暖氣旁,就那么坐在地上,打開手機,是6個父親的未接來電,他第一次有了想回家的念頭。
他也只是個孩子,和我們沒有任何不同。
但第二天,他就拋下了那個念想。
二十幾歲的女孩,追著殯儀館的車跑了一路,最后跪在磚地上,嚎啕大哭。
幾個月的小嬰兒滴溜滴溜轉(zhuǎn)著眼睛,不知曉自己正面對著什么。
噩耗還在繼續(xù),死神仍在靠近,醫(yī)院里,每天都有被蓋上白布的病人。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他知道,只有比死神跑得更快,才能救下更多的生命。
那一天,他們第一次治愈了一個患者,醫(yī)護室、就診室、辦公室……整個醫(yī)院都沉浸在一片歡樂中,他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未來。
他走出醫(yī)院的大門,看著院子里的櫻花樹,枝葉翠綠,已有花苞。他相信,三月時節(jié),春意盎然,櫻花綻放,他可以帶著父親,來賞這一樹芬芳。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斞?/span>
謹以此文,獻給在戰(zhàn)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愿你們作戰(zhàn)勝利,平安歸來。
(指導(dǎo)教師:孫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