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說我是早產(chǎn)兒,生我時,母親因為身體虛弱,沒有奶水,當時市場上奶粉又很少,也沒有錢買,奶奶見我餓得哭不出聲音,只好抱著我向左鄰右舍哺乳期的“奶媽”討奶吃。后來,我稍微懂事后,許多鄰居鄉(xiāng)親喜歡開我的玩笑,說我“有十八個奶媽”,看我如何來報答,讓我心里覺得很不好意思。
盡管我這樣“博吸眾奶”,但還是營養(yǎng)不良,身體虛弱。我胃口不好,不貪吃,不喜歡吃“粒飯”(閩南方言,意為煮不爛的飯),但是,我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到工作單位,基本上都是吃食堂的“大鍋飯”,吃蒸飯,吃“粒飯”,吃得我一身的“排骨”,沒有多少肉,人到中年了還是瘦骨嶙峋的,不見“啤酒肚”,不見富態(tài)??磥恚疫@一生與胖無緣了。有時,我會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卑,覺得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不然,怎么會那么瘦,怎么吃不胖呢?有時,想得我整個頭腦昏昏沉沉的,精神萎靡不振,覺得渾身不舒服,心情也不爽。長此以往,人將不人了。
朋友告訴我,你應該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加大飯量,來改善體質(zhì),改變你的狀態(tài)了。
我懷著試試看的心理,先是跑步,跑不了兩圈,就氣喘吁吁了。我想放棄不跑了,但在朋友的熱情鼓勵下,我還是堅持了一個階段。這當中,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鍛煉,我感覺身體舒服多了,工作起來精神比較集中了,煩惱也似乎少了。
我漸漸地嘗到了運動的樂趣,漸漸地體會到了“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至理名言的意蘊。
后來,我養(yǎng)成每周跑步兩次的習慣,有時清晨,有時晚飯前,跑到身體微微出汗為止。清晨,河濱路上,輕風拂面,垂柳依依,紫藤長廊,慢跑期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傾聽著小鳥在抒情,看碧波萬頃,水光瀲滟,頓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
晚飯前,慢跑在鳳山公園的盤山公路上,山中樹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一群群男女老少,有的跑步、有的打太極拳、有的做健身操……讓筋骨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我也置身其中,忘卻塵世間的一切煩惱,使身心得到放松。
周末,偕妻兒去登山,離開了滿是高樓大廈的城市,懷著恬靜的心情步入大自然的懷抱,看到的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一眼望去,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家人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心曠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