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nèi),地處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中山山地,為五岳之尊,古稱“岱宗”。
10月22日星期天,我有幸第一次登泰山,心里頗為激動。上午8:30分,我們一團14人乘車來到泰山山腳的中天門。中天門的廣場兩邊矗立著12根巨大的盤龍石柱,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肅穆直立。這12根龍柱有兩層涵義,一層涵義是歷史上曾先后有12位封建帝王對泰山進行過封禪和祭祀,每根石柱代表其中的一位;二是12根龍柱每根代表一年之中的一個月,寓示著歲月輪回、周而復始。石雕連廊中間有一巨幅壁刻,描繪唐玄宗泰山祭祀的盛大場面。
登泰山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乘纜車直達南天門,一種是徒步登山,需要兩個小時。既然千里迢迢要來登泰山,就必須徒步登山,才有意思,我們選擇徒步登山。
起初坡度比較緩,我們一路歡聲笑語,一邊拍照,一邊談論著有關泰山的事。泰山不愧是“五岳獨尊”,到此留下筆墨痕跡的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很多,可見泰山在我國政治、文化歷史上的地位。我和同伴兩人相互給對方拍照,想把這些文人騷客的真跡都留在自己的背后,作為永久的紀念。拍啊,拍啊,一路拍到泰山十八盤,這里只是到達泰山頂峰的一半,沒想到我昨晚沖得滿滿的相機電池顯示電量不足了。還有許多沒拍呢,可惜可惜。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旁邊有個游人說:“泰山的路都是石,泰山的路都在石中。”想想,有道理。
山腳的天氣是陰天,我暗想,今天天公作美,太陽先躲藏起來,讓我們好爬山,沒想到,爬到泰山十八盤,整個天陰沉下來,霧靄氤氳,不久,下起蒙蒙細雨。爬山的人都撐起雨傘,或者穿上雨衣,一手提著行李,一手撐著傘,相互擁擠著前進,也別有一番情趣。
爬山的人很多,一團接著一團。整個泰山十八盤的石階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老人小孩,傴僂提攜,情侶手拉著手,有說有笑,學生團隊揮舞著校旗,歡呼雀躍。最可敬的是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孩在攀登,碰到下雨,氣溫下降,冷風颼颼,他們把小孩裹得緊緊的,生怕小孩會被凍著,一個抱著小孩,一個撐著傘,還要提一些嬰兒用品,兩人相互偎依,一步一步往上爬,他們要爬到山頂,肯定要花比常人更大的努力的。我對年輕人說:“年輕的朋友,辛苦嗎?”他笑著說:“呵呵,是辛苦點,但是值得的!”多么可敬的年輕夫婦??!
一路上,偶爾有幾只喜鵲在頭頂上飛翔,“嘰嘰喳喳——”似乎在對我們這些登山者說:“歡迎!歡迎!”“加油!加油!”給我們助威鼓勁!我回頭一看,男女老幼的登山者,風雨無阻,一臉的興奮,一臉的喜悅,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
我們爬到玉皇頂,石階上寫著海拔1545米。游人很多,不能在“五岳獨尊”前單獨留影,只好把游客和“五岳獨尊”一起做我的背景了。一眼望去,天地霧蒙蒙一片,百步之內(nèi)看不見人。我雖然沒能領略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但是,此時的山在霧里,霧在山中也是一景啊!
泰山確實是一座蘊藏美質(zhì),激發(fā)靈感的名山啊。
上一篇:“三孔”游記
下一篇:是那片落葉使我學會思索與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