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玉的啟示(一等獎)
云南省臨滄臨翔區(qū)一中高一 施曉云
一天無意間打開電視,偶然看到電視臺對著名畫家黃永玉老先生的訪談。黃老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搞藝術不能是為了錢,以錢為目標。要耐得住寂寞與貧窮,要有專注的精神。錢該要來了,你想擋都擋不住……狼才用成群結黨,而獅子不用。”末了,他悠悠地吸著煙斗,微瞇著眼,用“大家”的獅子般的風度慢慢地說出他“臨死前”會有的人生感受:愛、憐憫和感恩。他把仇和恨扔了,因為仇和恨是屬于狼的,而他是獅子。
似乎是周期一樣,總會有一段時間感覺自己很累,卻不知道為什么。聽了黃永玉的言論,我堅信,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要我跟黃永玉老人的邂逅,讓我去聆聽由黃永玉老人代言的上帝要揭示、解惑的真理:無論做什么,目標決不能是錢,不能為了錢而去做某事。如果做事或工作的目標是錢,那么人只能成為金錢的奴隸,而得不到真正重要的東西。就算你以后真的富了,但內心卻不會快樂,因為你自己已被金錢控制,被金錢控制的結果是對擁有的錢的欲望的無止境膨脹。這樣得來的錢越多,就越不知足,越發(fā)被金錢囚禁起來,也被自己囚禁起來,心就會覺得不自由,所以感覺很累。那種累是寶貴的精力在無端消耗、做無用功,是宇宙中熵的加速積累,是資源浪費。
心靈的奴隸,奴隸的心靈。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奴隸,而不是主人。動物園的獅子即使在被釋放后仍走不出自己想象中的牢籠。其實自我囚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動物性本能,人類也不例外,甚至人性的自我囚禁的廣度和深度要更甚于其他動物。因為人類有最復雜、發(fā)達的大腦,有更沉重的腦負擔,也更容易被自己的聰明所累,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把自己囚禁起來。
個體的主動的孤獨感是人性自由的前提。在多數人心中,孤獨是一個令人痛苦的字眼。其實,在人性的深處,在哲學的層面上,孤獨是人生的基調。狼的生活是成群結黨的,也許它們并不感覺孤零零,但它們的個體成員定是感覺到刻骨孤獨的,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狼無論對異類還是對同類都是兇狠殘暴的動物。因為狼在結黨群居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群體中身為個體的本質的孤獨,與表面形式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矛盾。
獅子是強大的,卻沒有群狼殘暴,因為它們在獨處中反而生出了愛與憐憫。有人說愛生孤獨,其實積極的孤獨也生愛。愛和真正的孤獨不分家。人在獨處時,和別人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拓寬了想象的空間,很容易鍛煉出愛的能力??扇壕訒r,諸多的個性在一起碰撞,人們疲于表面的應酬,或被動或主動地會隱藏真實的自己,久而久之,很容易與真實的自我脫節(jié),于是生出諸多復雜的如虛偽、仇恨、抱怨、不滿等情感,在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狹小空間中不易化解,于是如狼一樣展開明里暗里的自相殘殺。馬加爵就是這樣例子的典型。馬加爵在種屬劃分上是屬狼的,他是那種在“狼群”中感受到極端孤獨者。狼是動物界中對同類最殘暴的典型。對群居的渴望,是狼性的本能。所以,如果你想要成為真正的強者,那么就做一只獅子吧,而不是狼。
從總體上看,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是更趨向于狼性的,獅子總是少數。表面上看,“愛”在人群中似乎很是泛濫,事實上,真正的、偉大的、高層次的、深刻的獅子般的愛和憐憫是極端稀缺的資源。因為我們人生的大多數時候總是生活在成堆的“狼群”中。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同樣是孤獨的歸宿,作為你,是愿意選擇群狼被動、消極的孤獨,還是獅子主動、積極的孤獨呢?如果有一天,當你幸運地遇到了一只真正的獅子,向上帝禱告吧,感恩吧!如果上帝足夠愛你,你是足夠幸運,看看吧,或者,你自己會不會就是一只獅子呢?
如果你是一只獅子,當你遇到另一只獅子,除了感恩上蒼之外,好好去愛它吧,真正的獅子是不會互相殘殺的。況且,獅子的同類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得到的。
(指導老師:趙育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