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优播av,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久久婷婷狠狠综合激情

站內搜索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投稿登錄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園文學 > 中學生文學 > 文學新蕾 > 教育使我們富有,文學使我們高貴  文學滋養(yǎng)心靈,教育培養(yǎng)智慧
那春花秋月的美好——小作家趙蘇寧 2013-04-27 16:23:35  發(fā)布者:phpcms  來源:本站


 

趙蘇寧,女,出生于19906月(17歲),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二學生。擔任校文學社(草屑館)社長、校刊《三色草》副主編,在學校2008屆文科實驗班出版的文集《文心》中擔任主編。20065月參加我心中的奧運征文比賽,其習作《球·印》榮獲優(yōu)秀獎,并被收錄在《我心中的奧運·高中卷》一書。在《中學時事報》《作文導報·高中卷》、中學時事網(wǎng)絡版等發(fā)表習作40余篇。

 

>> 代表作品

 

1.《雨·淚》  2.《看車人的臘月》  3.《飛揚》  4.《就這樣離去》  5.《冬日殘章》  6.《煙雨七月下徽州》等。

 

>> 寫作感言


當我從自己的小角落里走出,我真不知該如何描摹我的感受——黃山云海的豪情千里,泰山旭日的光芒萬丈,壺口瀑布的飛流滔滔,青城山麓的翠竹瀟瀟……行跡留在北國的冰雪之上,停在南疆的花海之畔,我用手撫摸著歲月的痕跡,用心體味著歷史的回響。依舊是一支筆,一個本。卻是為了那春花秋月的美好,而真情吟誦。

 “戲班的班主,要給祖師爺,也就是唐明皇,上香……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問起時,班主也只是說,請祖師爺賞一口飯吃’……”

這是我在首都博物館印象最深的一段話。

一直覺得,唐玄宗李隆基實在是夠不上一個善始善終的好皇帝,他執(zhí)政早年所成就的開元盛世,幾乎開創(chuàng)了后世無法企及的頂峰盛世,可是他后期的縱情聲色,卻也導致了安史之亂,帶來了大唐幾乎一蹶不振的衰落。還記得《伶官傳序》里歐陽修的論斷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雖然歐陽先生是認為亡國是人事之過,不獨因伶人而起,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想,自古伶人就似乎是禍根,也許還是有一些道理的,畢竟玄宗之事,就是又添一例。都知道,玄宗酷愛音樂,《新唐書·禮樂志》就有記載,道是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散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聲有誤者,帝必正之。

耽于絲竹之中,玄宗確實是不該的。但有時候我想,也許這就是國家不幸家幸,若是沒有這位風流天子,不知還有沒有李龜年、雷海青、公孫大娘這些樂工名伶,不知還有沒有賀知章、李白的那些傳世篇章,更不知這梨園的興盛要到何年才會出現(xiàn)。思來想去,歷史,總是承前才能啟后的,那么,如果沒有唐玄宗的這份功勞,我更不知道往后這戲曲界的一切會是如何發(fā)展,清乾隆年間,是否還會有四大徽班進京,有三慶班的軸子、四喜班的曲子、春臺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這樣的贊譽?如此,也就更不要說20世紀初四大名旦的風光了。

眾人皆知,北京自金、元開始,一直就擁有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北方的戲曲中心。我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清朝初年北京就已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三大聲腔爭勝之地。想來在互相爭勝過程中,各種聲腔也就不可避免地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戲曲藝術。再到清中葉,傳奇和昆曲的急劇衰落,大概也就是所謂亂彈,也就是花部地方戲(即除了雅部昆曲之外的各種聲腔劇種)的一個繁榮興盛的大好時機吧?
 再到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為乾隆爺賀壽,賀壽之后自然留在京城繼續(xù)演出,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宮廷貴族鐘情的藝術,自會慢慢滲透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三慶擅演整本大戲,四喜長于昆腔劇目,春臺多青少年為主的童伶,和春武戲出眾(即《夢華瑣簿》所記載三慶班的軸子、四喜班的曲子、春臺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正是四大徽班各擅勝場,才給了那個時候的京城百姓的茶余飯后,多了一種更趣味橫生的休息消遣。

精彩的表演自然受到觀眾的歡迎,我一直覺得正是這種熱烈的反響,促進了后來湖北的漢調藝人的來京,漢調藝人參加徽班的合作演出,用西皮調的唱腔,和徽戲的二黃調同臺演出,取長補短,而且這個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秦腔精華,勇敢地進行韻白創(chuàng)新,終于讓它形成了新的獨特的風格。如果不是這樣,那么我想京劇充其量只會是徽劇的衍生物,根本不可能成為現(xiàn)在當之無愧的國粹。

我也曾經(jīng)看過一兩場京劇演出,覺得其載歌載舞,不像諸如越劇之類,多是唱腔念白,沒有京劇的念、唱、做、打四功俱全。大概,這種能夠比較全面地體現(xiàn)我國戲劇特色的特點,也是其能夠在清代成為繼昆曲以后在全國風行的劇種的另一個原因吧?聚百家藝術于一堂,所謂聯(lián)絡五方之音,合為一致,不能不說是一種高明。

誠懇地說,我并不是那么喜歡京劇的,看著臺上老生的甩發(fā)、髯口,小生的扇子,旦角的水袖,武生的斤斗和武打套子,精妙絕倫是不假,可是咿咿呀呀,卻似乎并不夠精煉,不是那么符合現(xiàn)在我們所經(jīng)常追求的高效率。但是靜下心來,我在無意間看到央視正在播放的電視連續(xù)劇《荀慧生》的時候,隱約地嘗出了一點味道,那個戲臺上,人生,在板眼之間的余韻悠長。

生旦凈丑,五色油彩勾勒人心。

唱念做打,西皮二黃演繹世情。

 

>> 小作家評小作家

乍看題目,難以預知文章的內容。細細讀來,行文謀篇之中頗具文化內涵和蘊藉之美。作者以簡潔并不簡單的敘述,豐富并不繁雜的素材,旁征博引,從歷史到現(xiàn)實層層推進,讀時既讓人服其所論之理,又被其所抒發(fā)的真情實感所感動。

(張牧笛) 

上一篇:為了認知這個世界而寫作——小作家李皖琪
下一篇:用筆搭建起精神世界的城堡——小作家吳岱霖

媒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