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今
童年在怡保,對于沿家挨戶收破爛的人,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們總是慢悠悠地趕著破舊的牛車,以宏亮但卻掩抑不住蒼涼的聲音喊道:“收破爛啊收破爛!”這把聲音就像緊箍咒一樣,讓頑皮的孩子怕得汗毛直豎,因為呵,母親總在這時危言聳聽:“再不聽話,就把你賣給收破爛的!”孩子們把那衣衫襤褸的收破爛者看成是販賣人口的黑手,驚懼之余,立時蛻變成了可教的孺子,母親呢,當然也樂得“以訛傳訛”地“坐享其成”了。
是慢慢流走的歲月把“真相”還原的。
這時,收破爛的不趕牛車了,他們騎電單車。風里來,雨里去,塵滿面、霜覆鬢,陳陳相因。隔了許多年的今日,收破爛者已改駕貨車了,唯在收購舊報紙時,他們依然沿用過去的老法子:用繩子捆了,利用桿秤,一毛五分錙銖必較地算。由于貨源不固定,他們只能靠一己運氣賺飯吃;有時,跑了一整天,汽油耗費不少,可是,運氣不濟,一無所獲。
原以為這是一門茍延殘喘的行業(yè),萬萬想不到,最近,江蘇省有個腦子靈活的大學畢業(yè)生李小華,卻“匠心獨具”地把這門古老行業(yè)與現(xiàn)代高科技緊密掛鉤,為它帶來一番全新的氣象,也使自己成了南京鼎鼎有名的“收廢網(wǎng)站“的站長。
話說2003年,李小華嘗到了“一畢業(yè)便失業(yè)”的辛酸滋味。在四處奔波而又走投無路之際,他決定以收破爛為生。他用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一個桿秤和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街串巷地收破爛。可是,他臉皮太嫩,既不好意思大聲吆喝,又不好意思與別人討價還價,結果,忙了整整一天,才收了95斤舊報紙,賺了寥寥的九塊五毛(人民幣,下同)。接下來的日子,生意毫無起色。一向不甘認輸?shù)乃?,苦苦思索突破點,一日,靈光一閃,他決定開設一個專門收破爛的網(wǎng)站。
當時,他買不起電腦,就在網(wǎng)吧里建設起自己的網(wǎng)站。2004年8月,網(wǎng)站正式開通,客戶只要在網(wǎng)站里登錄名字、地址、所要出售的廢品種類和數(shù)量,他就會在客戶約好的時間內(nèi)登門。起初,反應冷淡,甚至有人致函攻擊他“窮極無聊”;不過,他不灰心不沮喪,認定目標勇往直前,連續(xù)在網(wǎng)上發(fā)了200多條廣告帖子,結果,廣告收效良好,許多網(wǎng)友稱贊他有創(chuàng)意,一下子便接到了近百筆業(yè)務。第二天,他按照自己編排好的收購路線出發(fā),總共收購了1500多斤舊報紙,賺了150多元,比傳統(tǒng)的老法子多了十幾倍的經(jīng)濟效益!
由于點子新,南京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先后報道了他的故事,他因此風風火火地成了舉國皆知的名人,涌向他網(wǎng)站的信息多得他根本無暇應付,于是,他當機立斷地召收了十多名盟友。盟友每月向他上繳加盟費,他則每天給他們提供收購信息,由他們上門收購。就這樣,李小華從收購員搖身一變而成了老板。在盟友的努力下,每天的業(yè)務量很快便達到了兩萬余斤!現(xiàn)在,李小華已在許多城市開設了分站,把收購廢品的生意擴充到全國去!
李小華的成功,不但改變了一般人把“收購廢品”視為低下職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而且,也改變了人們出售廢品的老習慣,如今要賣廢品,“鼠標一點,電腦代勞”!
窮則變,變則通。當我們的生活沉淀到底層時,只要心不死,破釜沉舟,出奇制勝,往往便能在懸崖絕壁處看到常人難得一見的奇花異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