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谷園
2013-04-19 10:15:31 發(fā)布者:phpcms 來源:本站
金谷園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注釋] (1)金谷園:西晉石崇建于金谷的別墅,極為豪華奢麗。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石崇《金谷詩序》:“余有別廬在河南(洛陽)界谷澗中,清晨茂樹,眾果竹柏藥物備具。”(2)繁華事散:石崇在金谷園中窮奢極侈的繁華生活已經(jīng)消散。逐:隨著。香塵:芳香的塵土。據(jù)王嘉《拾遺記》載:“石季倫(生崇字)屑沉水之香如塵,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珍珠。”(3)草自春:芳草自呈春色。這兩句說,金谷園的繁盛隨著香塵已早消散。一去不返了,如今金谷園已物是人非,荒蕪冷落。(4)東風:春風。這句說,傍晚春風吹拂,傳來陣陣鳥啼聲,好象含著無限的幽怨。(5)墜樓人:指石崇的愛妾綠珠?!稌x書·石崇傳》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六,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樓下而死。”
[簡要評析]這首詩是詩人在經(jīng)過金色谷園時,見到現(xiàn)在的園貌,而感慨萬分,觸景生情,引出吊古之思。此詩的主題不僅寫了人世的變遷無常,抨擊石崇一生驕奢卻也只是過客,還在于對女子綠珠之死寄予了作者深切的悼念與敬仰。從“事散”、“逐香塵”、“無情”、“自春”等詞句中見出世事過境遷;從“怨啼鳥”和“落花”中探視出贊揚綠珠的觀點。所謂“事散”,即謂石崇縱然是一世巨富,然百里的長筵也總有散盡之時,語涉譏諷。所謂“逐香塵”,即謂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一了百了,全都隨著沉香木細屑的被風吹盡而煙消云散,貶意自現(xiàn)。“無情”、“自春”則以自然物的無動于衷表現(xiàn)歷史的正義裁決,更見激憤。因此對石崇的批判構成了主題的一半。主題的另一半則是對綠珠的褒揚。所謂“怨啼鳥”,即可看作此鳥既為石崇的淹沒而作哀,也可看成是對奇女子綠珠義行的怨憤。而“落花”則更能透出作者對綠珠墜樓事的同情色彩。因為花從來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將綠珠喻作“落花”,顯然帶有惋惜、贊嘆等感情,這是十分清楚的。本詩主要采用景中寓情的藝術手法,四句詩中共設七景:香塵、流水、草、日、東風、啼鳥、落花。有的是正景,即以此景正面烘托情感,如以“香塵”的被逐表明繁華已經(jīng)消逝,“落花”的飄零表明作者對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的哀掉。有的是反景,即以此景反面映襯情感,如流水和春草、東風和啼鳥,這些原先都是令人感到快慰的美景,可詩人卻用來反襯愁緒和怨情。這都說明詩人確是寫景高手。唐人七絕名家中被稱作“圣手”的只有兩人,一是李白,一是王昌齡。李擅長在七絕中寫景,王則擅長抒情。綜觀杜牧七絕,寫景抒情均為高手,對李、王可謂毫厘不讓,也是一代高手。詩人在此詩從歷史變遷又將思想感情躍進入對一位品格高潔的女子的追悼,使全詩在懷古之中更富于永恒的詩情詩意。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注釋] (1)金谷園:西晉石崇建于金谷的別墅,極為豪華奢麗。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石崇《金谷詩序》:“余有別廬在河南(洛陽)界谷澗中,清晨茂樹,眾果竹柏藥物備具。”(2)繁華事散:石崇在金谷園中窮奢極侈的繁華生活已經(jīng)消散。逐:隨著。香塵:芳香的塵土。據(jù)王嘉《拾遺記》載:“石季倫(生崇字)屑沉水之香如塵,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珍珠。”(3)草自春:芳草自呈春色。這兩句說,金谷園的繁盛隨著香塵已早消散。一去不返了,如今金谷園已物是人非,荒蕪冷落。(4)東風:春風。這句說,傍晚春風吹拂,傳來陣陣鳥啼聲,好象含著無限的幽怨。(5)墜樓人:指石崇的愛妾綠珠?!稌x書·石崇傳》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六,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樓下而死。”
[簡要評析]這首詩是詩人在經(jīng)過金色谷園時,見到現(xiàn)在的園貌,而感慨萬分,觸景生情,引出吊古之思。此詩的主題不僅寫了人世的變遷無常,抨擊石崇一生驕奢卻也只是過客,還在于對女子綠珠之死寄予了作者深切的悼念與敬仰。從“事散”、“逐香塵”、“無情”、“自春”等詞句中見出世事過境遷;從“怨啼鳥”和“落花”中探視出贊揚綠珠的觀點。所謂“事散”,即謂石崇縱然是一世巨富,然百里的長筵也總有散盡之時,語涉譏諷。所謂“逐香塵”,即謂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一了百了,全都隨著沉香木細屑的被風吹盡而煙消云散,貶意自現(xiàn)。“無情”、“自春”則以自然物的無動于衷表現(xiàn)歷史的正義裁決,更見激憤。因此對石崇的批判構成了主題的一半。主題的另一半則是對綠珠的褒揚。所謂“怨啼鳥”,即可看作此鳥既為石崇的淹沒而作哀,也可看成是對奇女子綠珠義行的怨憤。而“落花”則更能透出作者對綠珠墜樓事的同情色彩。因為花從來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將綠珠喻作“落花”,顯然帶有惋惜、贊嘆等感情,這是十分清楚的。本詩主要采用景中寓情的藝術手法,四句詩中共設七景:香塵、流水、草、日、東風、啼鳥、落花。有的是正景,即以此景正面烘托情感,如以“香塵”的被逐表明繁華已經(jīng)消逝,“落花”的飄零表明作者對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的哀掉。有的是反景,即以此景反面映襯情感,如流水和春草、東風和啼鳥,這些原先都是令人感到快慰的美景,可詩人卻用來反襯愁緒和怨情。這都說明詩人確是寫景高手。唐人七絕名家中被稱作“圣手”的只有兩人,一是李白,一是王昌齡。李擅長在七絕中寫景,王則擅長抒情。綜觀杜牧七絕,寫景抒情均為高手,對李、王可謂毫厘不讓,也是一代高手。詩人在此詩從歷史變遷又將思想感情躍進入對一位品格高潔的女子的追悼,使全詩在懷古之中更富于永恒的詩情詩意。


本站視點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